
活动简介
今年是医疗行业“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对于大型三甲医院来说,正在面临大的变革趋势。以科学发展、精细化运营管控、提升诊疗服务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契机;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构建智慧医院、提升医院信息智能化水平已经迫在眉睫。各大医院都在积极备战“十四五”规划,打好生存发展之战。
智慧医院的信息化系统需要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具备更强大的灵活性。同时要让患者参与整个诊疗过程,充分利用大数据和AI等技术和医院信息化高度融合,发挥智慧医院的优势,让整个诊疗过程更准确、更便捷和更高效,不断推动医院信息化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能力还严重滞后,普遍存在信息化孤岛、业务互通和信息共享不足等严重问题。例如门诊、住院诊疗信息无法有效共享、联动和流程问题。医疗与护理协同,医疗与医技,医疗与手术,护理与药房、急诊与门诊等存在诸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问题。医院诊疗数据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没有围绕临床进行业务的有效整合,大数据和AI技术由于基础数据原因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难以提升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影响患者就医体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智慧化能力,需要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改造,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改造建设模式:
一、以集成平台为主的建设模式
二、一体化建设模式
三、以HIS系统升级改造为主的建设模式
模式一是对信息集成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数据标准化整合,丰富基于信息集成平台的各类信息应用,提升患者主索引和电子病历等方面的数据整合等。模式二是对全院信息系统进行统一改造,以互联互通成熟度评测为基础,从HIS、LIS、PACS、临床系统、决策系统和诊疗平台等进行全面改造,实现全院信息共享。模式三是仅针对核心HIS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然后在逐步完成集成平台和全院一体化的建设模式,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医院首选的升级改造模式之一。
HIS系统是一个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传统的HIS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智慧医院的建设要求,需要以智慧医院建设为目标,重新进行设计和规划,对数据质量、业务流程和系统互联互通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整改。同时,在IT基础架构方面也需要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与升级改造后的HIS系统相匹配。IT基础架构需要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同时兼具灵活性,切实满足智慧医院的建设要求。
智慧医院的建设前提是实现医院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对HIS系统的升级改造,首先要解决数据存储问题,面临的技术挑战如下:
1、新的存储系统采用何种架构才能满足智慧医院对HIS系统的要求,解决性能、可靠性和灵活性的问题?
2、HIS系统数据存储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选择集中式架构还是分布式架构?
3、HIS系统采用不同的存储架构,对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整合有哪些影响?
4、智慧医院的IT存储架构与传统医院信息化相比有哪些特点和变化?
5、HIS系统如何帮助医院实现数据标准化和统一化?
为了帮助医疗企业IT从业人员在智慧医院建设的趋势下,就如何设计升级改造后的存储架构这个课题,社区组织了本次“智慧医院HIS系统存储架构的升级和改造”,社区力求通过本次活动能够给医疗同业带来一些实践参考经验以及方法,以助大家能够理清思路、合理决策以及科学做好自己的规划建设工作。
支持企业:
答疑嘉宾
吴亮 某省肿瘤医院 信息工程部工程师
主要是信息科主机、存储、虚拟化、信息安全等相关工作。
曾宇平 工程师
硕士研究生,2010年至今从事医院信息化基础架构设计、实施与运维工作,熟悉各类基础架构信息化产品、技术与方案。
李剑 华为资深企业级架构师
深度参与企业战略/IT咨询,聚焦医疗战略咨询和HIT解决方案策划,曾经在IBM、HP、第四范式、平安医疗科技等从事医疗信息化设计系统架构工作,在智慧区域卫健平台、大型医院及医联体建设项目有丰富的设计、交付和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