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测试信创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经前期技术评估感觉超融合比较适合。国内smartX、华为、H3C都有超融合方案,POC测试后发现smartX平台IO性能似乎比较突出,比基于ceph的超融合平台性能高不少,并且超融合平台本身占用资源也少一些,显得更轻量便捷些。不清楚是否有仍有哪些没测试到缺陷,希望有使用过超融合平台的同仁们多分享一些案例,或者需重点考虑的功能点。
市场靠前的几个品牌中,超融合的计算和网络层面的技术方案和性能方面的差异不大(或者说生产和测试环境很难遇到需要内核底层能力的场景),基本上聚焦在和第三方硬件及硬件设备驱动的兼容性层面
真正存在差异和能力的集中在存储层面。除了性能指标外,针对异常环境的处理和响应机制是需要重点评估和测试的。例如存储利用率超过95%后,存储IOPS的变化情况;高负载(群集利用率超过85%)高利用率(存储利用率超过95%)时硬盘故障的模拟(对实际业务的影响)以及数据完成同步的时间变化等场景
超融合现在算是比较普及了吧?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考虑超融合。但是我最近遇到了一个问题,可能是方案设计的问题,我们选型了超融合,但是与已有的虚拟化平台、已有别的品牌超融合平台不能实现统一管控,多个平台多个入口,没法真正整合成可统管的大资源池,不得不另采购云管平台CMP。
另外19年、20年调研国内超融合平台时,平台兼容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超融合软件多要求软硬一体,软件部署在非官方合作的X86服务器上,兼容性易出问题,最近咨询了下还是如此,所以兼容性要考虑。
smartx不错,使用过。
1、平台兼容性,如果是全新采购,平台全新建设,超融合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2、性能测试:目前国内做超融合厂家的,SMARTX确实是为数不多非常专注技术的,技术支持,技术实力还是不错的。
针对超融合的测试,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内容:还有就是后期的维护、扩容、可管理性重点测试,以及高可用,冗余度,维护层面,以及故障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