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云项目中底层的存储:包括块、文件、对象存储,大多数都会采用分布式架构(分布式块、文件、对象),分布式架构是趋势,但是否都要这样规划和设计,大多数块采用三副本、对象和文件采用EC纠删码机制
脱离业务场景谈数据存储选型都有点海市蜃楼,每个业务场景对云存储的需求都不通,数据的类型、IO特征、数据容量都会左右云数据存储的选择。
在常规的上云业务,数据存储主要为对象和块,对象主要是OSS,块主要为云盘等。在数据存储的选型上,思路与方法和传统存储均类似,可以参考数据中心业务存储选型的经验。
云存储底层的容错机制和手段,普通用户大多无感或者不可见,初始化配置的时候云存储也有默认推荐。分布式存储主要通过副本机制实现容错及块复制这些高级功能,对象主要通过复制、跨区同步等手段提高数据可用性,块容错机制各家方式不一样,对用户也无感,无须过多干预,若是数据需求高,可通过快照/一致性快照提供可靠性。
收起目前来看,分布式存储是主流趋势,扩展性较好,比较适合云环境,但是集中式存储发展了很多年,稳定可靠性较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两者结合同步建设,待将来运行后再逐步统一架构。
收起对于每一个银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人员,永远绕不开的是如何保障业务的持续稳定无间断运行,最关注的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可用性。选择存储最重要可靠稳定,容灾架构案例多,可靠性好其它其次。从以下方面进行选择:
高可靠性:灾备系统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关键业务数据的抵御灾难能力,所以在灾备系统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保障关键数据能够持续、稳定的传送到异地灾备中心。当出现任何问题时都能够通过灾备数据得以恢复。
高性能:充分考虑容灾系统的处理能力,使其整个系统在国内三到五年内保持领先的水平,并具有长足的发展能力,以适应未来灾备技术的发展。
标准化:所有灾备解决方案都应符合有关国内及国际标准以保证不同品牌灾备解决方案之间的互操作性和系统的开放性。
可扩展性:当前灾备系统的设计不但应满足当前需要,还需充分考虑业务的发展,同时便于向更新技术的升级与衔接,保护当前投资。
可维护性:整个灾备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易于管理,易于维护,操作简单,易学,易用,便于进行配置,发现故障。
安全性:由于灾备系统承载的是关键业务系统的数据备份,所以设计需要考虑传输、存放等灾备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
高性价比:灾备系统建设首先要从系统的实用性角度出发,满足不同的业务系统的实际需要和前瞻性的同时,选择最高性价比的设计方案。
目前来看。分布式架构在应对海量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方面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也成为目前的主流,三副本或纠删码来保障整个架构的可靠性。不过所有的规划和设计脱离了应用场景的实际情况都不现实。不通的业务类型,技术能力,资金投入都会影响最终的规划和设计的实际落地。分布式架构也好。集中式存储也好。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我觉得现在项目设计和规划的原则应该是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采用最适合的方案,而不是最流行的方案。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