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创系统数据备份体系建设有哪些注意事项?

数据备份管理与系统的连续性、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高度相关,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保障信创系统数据备份体系成功建设,请大佬们分享一下实践经验。特别是非结构化小文件如何提升备份效率?如何降低国产化替代成本?信创数据迁移解决方案?两地三中心备份体系建设方案?如何解决高并发备份任务与成本考虑。

参与31

6 同行回答

峨眉山修行者 峨眉山修行者 QA工程师 北京
宽泛的问题下接着几个子问题,确实每个问题都能做一篇专业解答了,我尽量以简短的字句表达清楚一点。认识到灾备的重要性,开始着手灾备,并且考虑的是信创环境,不论从自身还是从为国为民角度出发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1、如何保障信创数据备份体系成功建设?目前国内灾备赛道中,还...显示全部

宽泛的问题下接着几个子问题,确实每个问题都能做一篇专业解答了,我尽量以简短的字句表达清楚一点。

认识到灾备的重要性,开始着手灾备,并且考虑的是信创环境,不论从自身还是从为国为民角度出发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1、如何保障信创数据备份体系成功建设?

目前国内灾备赛道中,还是有比较多的灾备厂商,各个厂商对于信创环境其实都已经有了相关案例,通过厂商官网渠道进行了解即可。

2、非结构小文件如何提升备份效率?

在海量小文件下,确实存在着扫描慢,传输慢的现象,这是因为所使用的文件客户端或者文件系统,在海量小文件下,并没有做过多的优化。

举个简单例子:一亿个20kb左右的小文件,存放在windwos系统中,光是右击根目录想查看具体文件大小,也要等个非常久,我自己测试等了8个小时就没再等了。

从灾备角度如何提升备份效率,有两个方面:

①从文件级备份入手:可采用多线程、多节点、多任务的并行备份方式来进行备份,不过多节点和多任务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本该在一个备份集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备份集中,借助软件管理起来难度倒也不大。多线程可以分为:多线程扫描文件,多线程传输文件,再扫描文件的同时传输数据,再结合小文件打包的处理方式,就可以很好的提高海量小文件的备份效率了。当第一次数据完全备份下来一次后,后续配备增量备份的策略,就可以有效的将备份所需时间降低很大一截,后续可能在执行备份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用来扫描文件的。

②从磁盘数据块级别入手:从磁盘的数据块入手,备份海量小文件,无需对文件进行扫描,将含有真实数据的数据块,全部备份走就可以了,不过这个对灾备系统要求较高,需要灾备系统支持恢复。

3、 如何降低国产化替代成本?

信创生态的发展道路,并非一条康庄大道,需要国内众多IT厂商和用户的支持。可以确定好自身的需求和预算,结合起来进行发标。当然除了支持以外,一个全场景的灾备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缩减成本的方法之一,关于这个可以了解以下云祺。

4、 信创数据迁移方案?

这个就需要了解下数据类型了,灾备领域中,常见的数据类型,也就是备份的对象有

:虚拟机、数据库、操作系统整机、文件。文件的迁移就相对其他几个简单多了,这里就不提了。 虚拟机、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迁移会稍微麻烦些:

①虚拟机:笨办法就是,手动在信创平台上重新一步一步搭建虚拟机;第二种是,利用灾备系统的跨平台恢复功能来完成迁移(从平台兼容性上讲的话,这个国内做到的比较少,感兴趣可以了解云祺),当然也有其他的第三方迁移工具同样是可以借助的。

②数据库:我对于数据库不是太专业,如果数据库的字段处理逻辑有区别的话,可能需要自行编写字段映射脚本来完成迁移,或者借助第三方平台来完成迁移。

③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侧,信创生态中像麒麟、统信、中科方德等,都有兼容win平台应用的一些方案,可以了解以下。

总的来说,一个软件的灾备兼容性越好,当然能够做灾备的事儿就越多,从成本考虑也可以降低成本。

5、 两地三中心备份体系建设方案?

一般采用两地三中心了的话,it架构也算比较大规模的了,大规模意味着备份的对象数

据量也多,而且还分散在两地,这就需要借助专业的灾备系统了,人力去备份两地三中心,嗯不用想,数据备份下来了,能不能按照规定稳定的保存都是各问题。然后各中心之间也可以相互存放各自的备份数据,达到异地容灾的目的等。同时也需要灾备系统能够支持多节点的分布式部署方式,能够统一的管理备份数据,便捷的运维方式也有助于降低投入成本。

6、 如何解决高并发备份任务于成本考虑?

这个的话,可以简单理解下CPU执行并发任务的逻辑,从时间上下手,一条备份任务

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在备份数据,传输数据吧,一定有空闲的时候,这个其实就是灾备领域中的一个术语:时间窗口,一条备份任务执行备份倒数据传输完成后,其余时间就是再等待下一次的执行,所以错开备份任务执行的时间就可以了,当错开时间都无法满足备份量之后,也可以考虑加节点等方式来进行增配。

前面的话说的是定时备份,还有种方式是实时备份,如果上了实时备份的话,当然成本

也就上去了,总体来说结合自身业务重要程度,再来考虑是否上实时备份。

感谢各位的阅读~以上也只是一个大概,仍然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再进行更进一步的具体分析。

收起
软件开发 · 2023-09-14
浏览807

ChatGPT 回答

针对数据备份管理与系统的连续性、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高度相关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实践经验和建议:

  1. 数据备份方案的设计

首先,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设计合理的备份方案。对于非结构化小文件,可以采用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的方式,避免重复备份和浪费存储空间。同时,可以考虑使用压缩和去重技术,进一步提升备份效率。

  1. 数据备份的周期和频率

备份周期和频率应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对于重要数据,建议采用多级备份策略,包括本地备份、异地备份和云备份等,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1. 数据备份的测试和验证

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可以定期进行备份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正确性。同时,需要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校验和验证,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1. 数据迁移解决方案

对于数据迁移,可以采用增量迁移和全量迁移的方式。增量迁移可以避免数据重复传输和浪费带宽,全量迁移则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需要考虑数据迁移的时间和成本,选择合适的迁移方案。

  1. 备份体系建设方案

对于两地三中心备份体系建设方案,需要考虑数据同步和备份的时间和频率,以及备份数据的存储和恢复能力。同时,需要考虑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1. 高并发备份任务与成本考虑

对于高并发备份任务,需要考虑备份系统的性能和容量,以确保备份任务的完成和数据的可用性。同时,需要考虑备份成本和效益,选择合适的备份方案和技术,以降低备份成本和提高备份效率。

总之,数据备份管理与系统的连续性、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高度相关,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设计合理的备份方案和迁移方案,定期进行备份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同时,需要考虑备份成本和效益,选择合适的备份方案和技术,以降低备份成本和提高备份效率。

提问者

小白云
小白云 0 1 14
DBA 某券商
擅长领域: 信创服务器信创操作系统
评论13

相关问题

相关资料

相关文章

问题状态

  • 发布时间:2023-02-22
  • 关注会员:8 人
  • 问题浏览:3553
  • 最近回答:2023-11-10
  •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