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机端构建的容灾系统,是否有最佳实践案例?

数据复制有利用存储的复制功能进行复制后实现容灾的,但是现在有很多的灾备软件是在主机端安装Agent,之后用主机端的Agent控制,利用一些高端手段,减少带宽占用的传输传输方式,把数据传输到异地;在异地的主机直接接受全量或者变量数据,数据实时传输,最后可以实时切换。

这种主机端构建的容灾系统,有没有实际用户使用过,具体的效果如何?

参与18

4 同行回答

pysx0503 pysx0503 联盟成员 系统工程师 第十区。散人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不通过主机层,直接利用阵列的镜像复制功能来实现的,个人感觉这样会理想一点。拜托主机的束缚,也降低了对主机资源和带宽的占用,两台存储景象成完全一样的数据。...显示全部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不通过主机层,直接利用阵列的镜像复制功能来实现的,个人感觉这样会理想一点。拜托主机的束缚,也降低了对主机资源和带宽的占用,两台存储景象成完全一样的数据。

收起
系统集成 · 2017-01-10
浏览2052
Jerry Miku Jerry Miku 其它 The Global 500
      在主机层利用灾备软件来进行复制、克隆保证异地的备机,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并未被很多客户采用。软件复制、克隆都是有滞后性的,除非是基于SAN层的复制,这个滞后时间才可以一定程度的忽略。但如果是做SAN层的保护了,那成本又上去了,与其软件容...显示全部

      在主机层利用灾备软件来进行复制、克隆保证异地的备机,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并未被很多客户采用。软件复制、克隆都是有滞后性的,除非是基于SAN层的复制,这个滞后时间才可以一定程度的忽略。但如果是做SAN层的保护了,那成本又上去了,与其软件容灾,何不向上存储容灾或者软件定义存储双活?

       软件复制、克隆这种灾备方式,对主机、存储的压力还是不小的,即使是源端消重减少了网络的压力,但增加了主机的负担。再者,这种方式的可靠性也因滞后而打了折扣。所以综合起来,重要的系统不会去选这种容灾方式,稍微次要的系统又不会浪费资源和成本去追求这样的容灾方式,上下两难。软件定义存储已经兴起好久了,基于软件定义存储的双活、复制成本上和提问里的方案差不多(稍贵一些),但软件定义存储能整合各类资源,同时也能容灾,容易让客户接受。

收起
IT其它 · 2017-01-13
浏览1917
zp_ccc zp_ccc 高级技术主管 国内某金融科技公司
目前来讲主机端实现本地灾备的案例还是很多的。显示全部

目前来讲主机端实现本地灾备的案例还是很多的。

收起
互联网服务 · 2017-01-13
浏览1933
陈宇 陈宇 系统工程师 某银行
具体应用具体分析。存储层实现比较简单,不耗费主机cpu,当然若应用系统较多较复杂,那么可能需在主机层做容灾。显示全部

具体应用具体分析。存储层实现比较简单,不耗费主机cpu,当然若应用系统较多较复杂,那么可能需在主机层做容灾。

收起
银行 · 2017-01-10
浏览2041

提问者

zhenyu6688
zhenyu6688 0 2 13
运维工程师 中亦安图
擅长领域: 备份存储软件定义存储
评论226

问题来自

相关问题

相关资料

相关文章

问题状态

  • 发布时间:2017-01-10
  • 关注会员:6 人
  • 问题浏览:5565
  • 最近回答:2017-01-13
  •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