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IBM

被误读的IBM

被误读的IBM 2013年上半年结束之时IBM营收遭遇了连续第5个季度的下滑,随后传出亚马逊击败IBM赢得美国中情局6亿美元云计算大单的标志性事件。厄运之光似乎终于照射到IBM这个计算机领域的鼻祖和光鲜的大象身上。业界对传统IT公司的悲观情绪已经由来已久,一方面营收和利润下...显示全部
被误读的IBM

2013年上半年结束之时IBM营收遭遇了连续第5个季度的下滑,随后传出亚马逊击败IBM赢得美国中情局6亿美元云计算大单的标志性事件。厄运之光似乎终于照射到IBM这个计算机领域的鼻祖和光鲜的大象身上。

业界对传统IT公司的悲观情绪已经由来已久,一方面营收和利润下滑,一方面又看不到传统IT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随着传统IT巨头逐一陨落,人们也开始对IBM质疑。

于是乎,有人断言IBM作为传统IT的代表缺乏互联网基因,会被以亚马逊们的互联网IT所逐渐取代;有人认为IBM必须在云计算时代重新定位;但也有人坚信百年老店的眼光与实力,力挺IBM将赢得第四次转型。

其实,将镜头拉回到五年前全球经济危机开始之时,用一个更长的时间轴来观察这个世界的变化会发现:当时传统IT公司大多就进入一条发展的下降通道,但是IBM却连续四年逆经济周期而高速成长,让人不能不惊讶于这家公司根基之深厚。任何公司成长路径都是波动的曲线,现在IBM的波动也不足为奇,争论之处在于这次的波动是不是一个转折点。

2008年正是IBM智慧地球提出之时,其实这也就是IBM对未来自身发展路线的宏观规划,而互联网也是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智慧地球三大趋势组成部分。在智慧地球上,IBM的角色目标显然不是成为谷歌们的一员,IBM最大的业务目标显然是帮助更多的公司转型为互联网公司,而IBM自己更多的时候会扮演站在谷歌们背后的角色。而对于这些向互联网转型和创业的公司,IBM现在也许更喜欢称之为智慧的企业。

至于IBM能否实现自己在智慧地球上的角色定位,则因为发展路径并不完全清晰,因而评论家们争论依旧。笔者以为,在加入激辩做出结论之前,我们有必要抛开所有的成见,去梳理和分析这个庞大企业究竟在做什么?尤其,在至关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业务转型上,IBM究竟持怎样的思路和做法?这应该能够让我们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大象”的未来,甚至整个传统IT产业转型的未来。

技术布局:从SMAC到认知计算

无论共有云还是私有云,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技术都是科技公司的立足之本。在移动互联时代,即使互联网公司也可能被新兴技术突然间颠覆,又或因为某种技术突破而突然腾飞。更何况IT公司的变革发展更离不开技术上的创新,否则都是空中楼阁。因此,本刊更乐意从技术角度开始探索IBM发展的前路的是是非非。

SMAC是IBM内部对社交商务、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四个新兴技术的简称。从技术层面而言,智慧企业的构建必须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社交商务以及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因此,IBM持续围绕着SMAC构筑完整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社交商务方面,IBM通过内容管理、智慧商务、分析、企业即时通讯、网络会议、音频和视频交谈、电子邮件等相关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最大化其社交协作的价值。据IBM提供的资料,超过60%的财富100强企业(包括8家排名前十的零售企业和银行)都已经开始与IBM合作,引入社交商务解决方案。

移动互联方面,IBM在移动以及无线电领域拥有270项创新专利,在全球有超过6000名技术专家专注于移动领域研究。2013年的《Forrest Wave:企业移动服务》和2012年Gartner为全球数字营销机构提供的《魔力象限》研究报告均指出:IBM在移动应用设计和管理服务方面已成为行业领导者。

大数据分析是IBM尤为看重的领域。自2000年以来,在IBM收购的近百家公司中,大数据及分析领域的收购超过35家。例如,商业智能软件Cognos、统计分析软件SPSS、数据分析与迁移软件Butterfly Software、云数据分析软件Emptoris 和DemandTec、数字客户体验管理和客户行为分析解决方案供应商Tealeaf Technology、非结构企业数据分析及管理软件StoredIQ等。

同时,IBM每年在大数据及分析领域研发上投入超过30亿美元。IBM已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全球6个城市部署全球业务分析解决方案中心,拥有近 9000 名顾问和400 名数学家。同时,IBM还是全球最大的数学博士的雇主。

强劲的收购和研发上的高投入让IBM得以持续增强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的实力。据IBM预测,到2015年该公司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的收入将有望达到160亿美金。

云计算是IBM四大战略之一。自2007年以来,IBM已陆续投入超过60亿美元收购,以加快云计划战略的实施。如今,IBM仅在其行业(S&D)团队就拥有超过37000名云专家和上百套支持IBM云计算的SaaS产品(它们都基于开放标准),同时在全球各地建设了25个云托管中心,为企业用户提供云服务。

大刀阔斧的投资让云计算成为IBM新的增长点。截止到目前,IBM共实施了超过5000个私有云项目,2012年云收入同比增长80%,2013年上半年增长率70%以上。根据IBM的预测,到2015年,该公司云收入将达到70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IBM并非割裂地看待SMAC。IBM卓越工程师、IBM中国开发中心CTO兼创新工程院院长毛新生表示,以云计算为基础,将SMAC整合是IBM在云计算方面新的创新方向。IBM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将能够让客户进行业务流程创新(智慧商务),在手边进行业务分析(分析功能),与其网络进行连接和协作(社交商务)。

不过,作为一个每年在研发上投入超过60亿美元,每年专利数已经持续十九年位列全美第一的公司,IBM研发视角绝不仅限于SMAC。实际上,在SMAC之上,IBM有更长远的技术布局——认知计算。

在科研界,认知计算是当下日益热门的一门学科,但是在IBM看来,认知计算还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

IBM认为,截至目前,全球计算技术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计数技术时代。在这个时代,技术只是应用为计数机制,帮助减少日常工作中的人工工作量。

第二个时代是编程技术时代。在这个时代,可编程技术出现,它能够应用于更复杂的指令性任务和执行性任务。

第三个时代以自学习系统为代表,被称为认知计算时代。在这一时代,自学习技术能够不断升级并适应外界变化与需求,满足日益复杂的工作要求。

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表示,认知计算意味着更加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能力、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设计,以及类似人脑的自主学习能力。认知计算时代,计算机将成为人类能力的扩展和延伸。将计算机的运算处理能力与人类的认知能力完美结合,完成人类或机器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

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目前还限于英语)、并能以人类思考方式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沃森(Watson)是IBM在认知计算方面的典型研究成果。更关键的是,沃森已经迈向了实际的商业应用。花旗集团、澳新银行、马来西亚通讯服务商Celcom、市场研究公司IHS, 调研机构尼尔森及加拿大皇家银行都正在尝试借助沃森的智慧解决各自的问题。

沃森的商用实践预示了认知计算广阔的行业应用前景。未来,认知计算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例如,在实时金融风险控制领域,认知计算技术可以让人们实现秒级的风险检测与防范;在癌症治疗领域,目前需要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而认知计算技术则可以把这个周期缩短至一天,这将极大地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在教育领域,认知计算通过实时分析技术,为学习者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并及时评估学习效果,以此优化教育方案,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除了沃森,“人脑计算机”则是IBM在认知计算领域更具颠覆性更加面向未来的一项研究

据悉,IBM的人脑计算机是一款配备上百亿个神经元和上百万亿个突触的计算机芯片系统,以人脑为模型,其能耗将不会超过1千瓦,容积低于2升。

公开资料显示,IBM在人脑计算机上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2011年IBM开发出了“神经突触(neurosynaptic)计算机芯片”,可模拟人脑认知和活动等能力。2012,借助于超级计算机,IBM成功地模拟出5300亿个神经元。今年IBM公布了基于人脑特征的全新计算架构,包括新的软件生态系统和编程模型,使得让下一代应用在感知、认知和动作方面的效率堪比人脑。

IBM百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熠熠生辉的科技创新史。正是创新,让IBM从一家生产打孔卡制表机、钟表、秤和奶酪切片机的制造企业制表公司成为今全球领军IT企业。这一次,IBM“押注”在了认知计算。

此外,IBM在技术发展路径上也越来越拥抱互联网时代的方式:开放。在处理器上开放Power,在云架构上支持Openstack等开放组织,最近更是把业内瞩目的沃森以超级计算机的方式开放给业界进行应用创新。

无论互联网还是云计算,其实一切发展都离不开IT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创新,这是很多IT公司逐渐流失的基因,也是IBM继续为人所瞩目的原因。

IBM真的在云计算方面落伍了吗?

质疑主要是由美国中情局6亿美元云计算大单而引发,这被不少互联网信徒解读为互联网IT侵蚀传统IT领地的一个典型事件。尽管IBM随后不久拿到了美国内政部10亿美元大项目,并无碍于业内人士将制定以为标志性事件,甚至是转折点。加之IBM 近期财报也着实不好看,公众迅速开始质疑IBM在云计算,尤其是公有云方面的能力。

从公开数据来看,在私有云方面,无论从实力还是收入,IBM都堪称领军企业,这是不可忽视的。相比在私有云方面的成就,IBM目前在公有云方面看上去要逊色一些。

不过,Forrester中国分析师曹宇钦认为IBM在云计算方面称得上思路清晰和步伐稳健。而IBM面对公众质疑是如此回应的:

首先,IBM一直布局公有云。从公有云SCE与SCE+的建设,到对公有云服务提供商SoftLayer的收购,都印证了这一点。目前,IBM已经将SCE关闭,并将其用户迁移到SoftLayer,SCE+与SoftLayer会并存较长一段时间,SCE+主要定位于大型企业用户,SoftLayer定位于中小企业用户。不过,IBM负责SmartCloud Infrastructure业务的IBM 全球科技服务部(GTS)副总裁关德表示,SCE+与SoftLayer终究会合并成一个平台,提供公有云服务。

其次IBM承认在公有云上的运作思路曾经出了些偏差。“以SCE为例,我觉得我们可能走得太快了,把这个事情想得太复杂了,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客户可能只是需要一些比较小一点的变化,然后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来演化和提供。”IBM下一代技术平台首席技术官兼总经理 Daniel Sabbah说。尽管如此,不可忽略的是,IBM其实通过SCE与SCE+做了大量的宝贵的技术尝试与积累。例如,关德表示,IBM正在将很多企业核心应用“搬”到公有云上,打造能满足大中型企业在可靠性、安全性与性能等各种需求的公有云。

三是尽管互联网IT在切入企业级IT的市场,但IBM认为目前云计算还是处于一个早期的发展阶段,同时,IBM绝不只满足为用户提供IaaS层面最基础的云服务,结合行业应用,结合企业用户特殊需求,提供覆盖IaaS、PaaS、SaaS多层次、高价值、开放的云服务才是IBM的目标所在。

在下一代云计算发展蓝图上,IBM在走开放标准之路,大力支持Openstack软件定义计算、以及OpenFlow的软件定义网络,从而在IaaS层面打造出一个全开放的软件定义云环境。软件定义的云环境,显然是下一代IaaS的理想境界。或许,IBM的Flex System已经是软件定义云环境最早的探索者,因此IBM对此有着清晰的路径把握能力。

软件定义的云环境显然不是孤立的基础架构,必须能够和PaaS在资源需求方面能够互相感知与调节。作为一家具备端到端垂直整合能力与经验的公司,IBM指出应用需求模板将作为PaaS层面的重要功能,与软件定义的云环境相配合,实现软件层面与基础架构的互动和感知。

IBM过去支持企业级IT系统的各种中间件最终将以API的形式部署在公有云的PaaS层面,从而帮助传统IT后台应用系统嫁接到互联网的前端。而PaaS的成熟,又将拉开企业级应用向公有云大规模转型的SaaS狂奔之路。

当了解IBM在共有云转型路上的失误、节奏和蓝图,笔者对IBM在云时代的转型不再那么疑惑。

结语

单纯从技术角度当然无法完全解读一家企业,但对IT企业而言,这仍是一个恰当的视角。从这个视角看过去,IBM舞步未曾凌乱。

唱衰IBM,为时尚早吧?收起
参与5

返回895459654的回答

“答”则兼济天下,请您为题主分忧!
895459654895459654系统运维工程师深圳机器
要求太高
互联网服务 · 2014-04-12
浏览1024

回答者

895459654
系统运维工程师深圳机器

895459654 最近回答过的问题

回答状态

  • 发布时间:2014-04-12
  • 关注会员:1 人
  • 回答浏览:1024
  •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