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跨平台数据集中备份和备份策略设计

1企业级跨平台集中备份和备份策略设计目标

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综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的采集、维护、共享和分析机制,逐步建设完善以行业基础数据与业务数据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全面、综合、统一、归整、积累的管理数据中心,重视系统复杂的数据集成需求与数据间的相关性,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实现灵活的数据集成策略定制,并保障各应用系统数据量的均衡与处理的高效率。注重系统的町扩展性,并充分考虑与后续相关工程的结合:技术先进与经济实用并重;强化管理与注重技术相结合。针对各系统的运行环境及运行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各系统目前的数据量,日增长量、周增长量、月增长量、年增长量。系统高峰、低谷运行的时间阶段、数据需要保留的时间、是否异地存放等关键因素来具体考虑我们的备份策略,从而实现企业各系统的整体备份策略,实现备份和策略的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运维的目标。

2企业级跨平台集中备份系统和备份策略设计分析

2.1应用系统平台分析

主要涉及ERP系统(HP-UNIX平台)、生产管理系统(HP-UNIX平台)、营销业务系统(IBM AIX)协同办公系统(AIX+Domino平台)、数据中心系统(IBM AIX+Linux平台)、交易运营系统、招投标系统、松耦合系统(微软Windows平台)等多套系统,需要考虑涉及的范同较广,系统拓扑结构复杂,需要分析的因素多,如何将这些系统在现有的硬件环境下合理的分配资源,将各个系统整合到一个备份管理平台,是实施的难点。实施过程中要绝对保证各个系统的安全运行,避免数据丢失、业务受到影响等事故或故障。因此,全面掌握实施中所涉及的现状是我们首先需要掌握和分析的。

2.2备份网络环境部署分析

由于各系统在建设时无法全面考虑和建设时期的硬件限制导致目前各业务系统的SAN环境分散,虽然在后期陆续新建系统时部分的利用了其他系统的SAN 交换机,但仍未做到SAN环境统一部署,导致集中统一备份系统无法全面实现LAN FREE备份方式,降低备份效率。对存储的统一统筹规划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备份网络环境包含了LAN Free备份方式也包含了LAN备份方式,并且所有的备份所涉及到的备份服务器、介质服务器、备份客户端的管理均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将备份网络和生产应用网络混合在一切势必相互影响,各应用系统、备份系统的效率都会下降。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建设一套以备份为目的的专用网络用于备份,这样,只需要增加很少的投资(网卡、网络、交换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极大的提高r备份和恢复的速度。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局的SAN环境解决了统一备份不能完全实现LAN Free的备份方式,同时也为面临的主机、存储架构安全、优化整合奠定了硬件基础。

2.3数据备份系统设计分析

企业跨平台集中备份系统设计时应对跨平台(包括AIX,HP-UX、Digital UNIX、Solaris、Red Hat Linux、SuSE Linux、Red Flag Lin-UX和Windows 2000/2003)多应用复杂数据中心环境的的支持;备份管理软件数据库方面应支持Sybase、Oracle、SAP、DB2、 MicrosoftSQL Server、Lotus等。

企业跨平台集中备份系统设计时必须支持重复数据块级别的数据删除,可以极大地提高磁盘空间的利用程度,除了能够支持文件系统外,也包括实现 Oracle、SQL、等数据库方面。支持操作系统级别的裸机恢复方式,在文件和数据都出现问题和故障之后,能够迅速进行系统的完全恢复。能够支持各类不同磁带库。设计采用的系统软件的售后服务和培训也是选择的重要因素。支持定时自动备份和自动换带。备份系统磁带库应安装多个磁带机并行,提高带库的读写性能和备份时间。操作简单和直观图形化的用户界面.能够缩短备份工作人员效率和准确操作性。企业大量的信息系统都是24小时不问断机运行的,必然存在文件可能处于打开状态.在备份时要进行监控,以保证可靠地备份作业正常运行。

2.4数据备份策略设计分析

企业跨平台集中备份系统策略设计的优劣,重点要考虑备份间隔的时间和次数,重要系统的数据备份可增加间隔次数;根据给定的备份数据容量大小,分析计算出数据备份的每驱动器的单位间隔时间和备份速度,按照测试分析后的实际数据,设计需要的驱动器数量。

备份介质的保存时间的确定,是按照企业对数据的依赖程度来确定的。备份工作中要使用较多的存储介质,通过分析备份介质要保留多长和每次备份的间隔时间,就能够计算出所需要备份介质数量。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建议采用多磁带轮换方式,将超过保存时间的备份介质重新覆盖使用,按照备份类型和备份间隔时间来确定轮换频率。集中备份所需的备份介质数量=所需备份数据全备份所需的介质量+增量备份所需的介质量+保留时间或轮换频率,通过多次测试和分析,调整备份策略的间隔时间和保存时间,最终估算备份容量。

2.5数据安全风险分析.

对各类信息系统形成风险威胁的主要来源于逻辑错误,主要包括来自于系统管理员或者各软硬件厂商操作人员的误操作,比如错误的删除了某系统数据或者修改了不合理的配置及软件程序等、软件的BUG、病毒及黑客攻击、系统资源不足、内存溢出、系统宕机等方面,由此而造成的数据丢失、系统损坏等风险。其次是物理损坏,主要包括系统所涉及的硬件设备的损坏,主要包括如CPU、内存、网络、硬盘、HBA卡、磁盘阵列及控制器等方面的硬件的损坏而造成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数据丢失的风险。自然灾害。主要包括由地震、火灾、战争、恐怖袭击、台风等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者设备全部损毁的风险。

以上风险中最为常见的错误来自于逻辑错误,如何避免以上风险成为我们目前需要考虑的重点。

3企业级跨平台集中备份系统和备份策略实现

建立一个趋于完善的、科学合理的、高效安全的备份系统,所有涉及统一备份的服务器、客户端均由专用的备份网络统一管理.与生产环境网络物理分离,各系统的生产数据通过主干网络传输,备份数据和备份管理通过备份专用网络传输,做到互不干扰,提高网络运用率。

通过整合优化存储和SAN环境。将所有存储统一到一个层面,尽可能的利用SAN网络来传输备份数据。实现LANFree备份方式.提高备份和恢复速度。同时为建立存储标准化和存储虚拟化奠定基础。统一存储监管,提高存储利用率,为进一步对存储系统进行安全架构改造提供依据。

备份策略的实现,通过定义备份策略后,按照全备份、增量备份、累计增量备份等方式惊醒。全备份的优点在于恢复速度快,弱点是数据量大,所需时间长; 增量备份的优点是每次备份的数据量少,弱点是恢复时需全备份加多次备份的增量数据;实际应用中经常是三种方式的组合使用,也可使用集中备份系统拓扑图差分备份。备份白上一次全备份以来更新的所有数据。组合备份方式。能够提高备份效率。保证了系统的7x24小时的正常、安全可靠运行。

20110521184539_3116.jpg



图1 集中备份系统拓扑图

异地备份策略:备份数据必须要实现异地保存来满足数据容灾的要求。由于在线异地容灾实施难度,企业普遍主要考虑备份数据的副本发送到异地保存.即将磁带异地保存并有效管理。首先要制订好磁带异地保存的标准。将要进行数据异地存放的应用系统、要复制的数据类型、要复制的数据量和需要的磁带容量、异地保存备份数据的保留期限、数据复制的时间安排、磁带运输周期等合理安排。在异地保存的备份数据过期时间应该比在本地磁带库中的备份数据要迟一些,主要是考虑到历史数据的恢复。对备份数据进行复制要安排在备份系统比较空闲的时候,异地备份非常适合跨地区的集团式企业,多个不同区域的分公司相互备份和存放备份介质.统一建设存放地点和管理备份介质。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备份管理。

4结束语

通过对建立统一集中备份系统为契机,结合未来rI.发展方向,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从建立合理的备份系统、优化备份系统、主机架构安全设计、存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建设安全、高效、稳定的数据备份恢复环境,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奠定坚强的基础。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和备份资源.不仅提高故障应急处理能力,也使运维工程师从繁重而重复的事件处理中解脱出来,运维团队逐步向专业化发展。可以减少重复和冗余的工作,可以降低由人员变动导致的风险,提高IT运维部门的服务水平,为业务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IT服务可用性和安全性。
参与0

0同行回答

“答”则兼济天下,请您为题主分忧!

提问者

aixjc
擅长领域: 存储灾备备份

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

问题状态

  • 发布时间:2011-05-23
  • 关注会员:0 人
  • 问题浏览:4399
  •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