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yao
作者johnyao·2017-11-26 18:49
系统架构师·银联

区块链是改善跨境支付体验的秘密武器吗?

字数 4989阅读 6080评论 1赞 7

中国银联
电子支付研究院研究院 姚翔

近年来,跨境支付的频率越来越高,既包含个人之间的汇款业务,也包括企业间在跨境贸易中所需要的支付行为。目前,跨境支付的总体体验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制约跨境业务发展的瓶颈。

一、 跨境支付业务痛点分析

跨境支付是跨境商业活动中的一环,孤立分析跨境支付容易忽视整个商业流程的复杂性,而从实际案例入手更有助于理解跨境支付中的业务痛点和难点。假设一家在中国的企业因需要向美国企业进口一批设备,需要向美国企业支付一笔款项,那么一开始他就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可以选择。

(一) 汇付

汇付包括电汇、票汇、信汇。汇付比较好理解,即直接将资金汇入美国出口企业的指定账户。由于资金汇出后,如果发生合同纠纷,追索过程较为复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汇付一般用于定金的支付。

(二) 托收

托收是依赖银行居间提供收付款的居间服务,但不承担信用。在此案例中,出口企业开具以进口企业为付款人的汇票,委托出口地银行向进口人收取货款,一般需要通过当地的往来银行代理进行。托收不能解决信用问题。

(三) 信用证

信用证是银行开具的有条件的付款凭证,即只要出口方履行了信用证要求的条件,并提供了相应单据,银行就保证付款。在这种状况下,银行提供信用担保,一般会要求进口企业缴纳押金或保证金。信用证是企业信用不高时的较优选择。
假设(二)(三)两种情况都较为顺利地进入付款环节,就与(一)情况一样,进口方银行需要向出口方银行汇款。如果两个银行间有往来账户,即进口方银行在出口方银行处有账户,反之亦然,则进口方银行扣除出口方银行在其处的账户余额,出口方银行增加进口方银行在其处的余额即可。而由于两个银行之间极大可能没有往来账户,必须通过中转行来完成中转。例如日本银行与这两家银行都互有往来账户,就可以作为这一笔业务的中转行。如果找不到这样一家银行,那么可能需要两家甚至更多家的中转行。
从整个业务流程可以看出,业务的复杂度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即企业与银行间的关系、银行之间的关系上,也可以很好的理解现有跨境支付中存在的痛点,可以概括为成本高、时间冗长、过程不透明。
首先是成本过高。不同币种的转换需要手续费,银行审核单据需要成本,在它行维护往来账户需要缴纳管理费用,在往来账户存放资金降低了资金流动性,汇款过程中每一跳都需要手续费。这些成本最终直接转嫁到进出口企业上。
其次是时间冗长。每个中转行都需要确认资金到账后才会发起下一跳的流程,导致业务串行,如果跳数过多时,整个流程可能耗费数天。非发达国家之间的、非主流货币之间的汇款交易所耗费的时间有时需要5天以上。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过程不透明。对于每个银行来说,只知道已将流程进行到下一步,对其后的状态一无所知,只能被动等待消息。对于企业来说,想查询资金处于什么阶段非常困难。

二、区块链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针对现有跨境支付领域的问题,传统企业试图优化现有系统,而创新企业则试图给出新的模式。

(一) 传统企业的探索

在新需求驱动和新技术刺激下,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跨境支付中的痛点问题。花旗、高盛等国际银行通过创新公司R3,开展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原型研究,其中就包括跨境汇款的研究;VISA、万事达以卡组织的角色探索跨境企业支付;SWIFT作为现有的保守诟病的跨境支付网络提供者,也开展了相关研究。篇幅有限,本文将对VISA和SWIFT两家典型中心化机构的动向进行分析。
(1)VISA通过区块链网络跨境汇款的试验
VISA欧洲创新实验室在2015年11月展示了一款试验性的汇款应用,基于Epiphyte、BitPesa、M-Pesa等公司提供的第三方服务,实现了利用比特币区块链网络的汇款应用。用户将VISA卡绑定在汇款应用上,产生一个对应的比特币地址,资金由卡片关联账户转出并转换为比特币,并发送到BitPesa公司的比特币地址上,由BitPesa将比特币转换为肯尼亚先令,再转移到收款人的M-Pesa(M-Pesa是肯尼亚第三方支付公司)账户中。
本次试验中,VISA提供了银行卡通道,通过Epiphtye公司购入比特币,通过BitPesa实现比特币转移,通过M-Pesa账户购买肯尼亚先令。比特币网络在试验中充当了第三方金融支付公司的角色,以“中间代币”形式将信息流和资金流合二为一。这种模式的构建成本低,效率较高,但面临着监管和政策风险,大规模合规应用较难。
在此次汇款测试后不久, VISA欧洲创新实验室与加拿大区块链技术初创公司BTL Group展开合作,计划使用BTL的银行间结算平台Interbit,改善银行间支付和结算服务。而Visa总部则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Visa B2B Connect全新平台,该平台基于区块链创业公司Chain.com的底层平台ChainCore,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统一流程,为金融机构建设处理全球范围内企业对企业交易的基础设施。
VISA希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底层平台,为银行间支付和企业间支付提供安全、合规、快速的跨境支付网络。目前,上述两个平台仍处于试点期,VISA凭借其国际重要卡组织的身份优势,可推动更多银行和企业接入其基于区块链底层的银行间及企业间跨境支付网络。
(2)SWIFT尝试利用区块链重构底层架构
SWIFT全名“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提供了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大多数银行使用的跨境支付结算系统。SWIFT敏锐地察觉到区块链(或称为DLT,即分布式账本技术)对其业务可能构成威胁,于2016年4月和埃森哲联合发布了SWIFT关于区块链的研究报告,研究其怎样应用于金融服务,但对区块链仍持谨慎乐观态度。在这份文件中,SWIFT从强治理、数据控制、标准等八个关键问题上,结合产业需求和现阶段区块链能力,给出了研究方向建议。2017年1月,SWIFT宣布启动概念验证,探索利用区块链实现实时对账,从而优化全球流动性,并将区块链技术吸纳进SWIFT GPI(Global Payment Innovation)中。SWIFT将部署开源HyperLedger技术,与自身系统结合,采用私有链的部署方式,通过特有的隐私保护和授权机制,优化现有平台。其中,中国银行参与了SWIFT的GPI区块链项目。

(二) Fintech公司的创新

在跨境支付这篇蓝海之中,Ripple和Stellar是不得不提的两家创新翘楚。他们均采用区块链技术为基础,采用网关或锚点作为资金进出的通道,引入做市商的角色促进不同币种尤其是非主流币种间的兑换。其网络提供了高的流动性,低的转接成本,同时交易速度均非常快,可以认为是实时到账。
(1) Ripple Net助力日本与泰国间的汇款
前身为软银投资集团的SBI集团与Ripple公司合作成立了SBI Ripple Asia,共同推动跨境金融解决方案。2017年6月,SBI Ripple Asia与暹罗商业银行合作,完成了日本到泰国的汇款实时入账,并希望扩展到其它市场。
(2) Stellar为南太平洋岛国提供货币服务
2017年10月, Stellar宣布与IBM和KlickEx合作开发基于区块链的跨境付款解决方案,从而显着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易速度。南太平洋岛国之间存在多种货币,之前的货币结算相对复杂,而Stellar可以提高交易的清结算效率,降低用于合规的成本。
总体来看,创新公司与银行的结合更加紧密,不再试图另起炉灶,而是为银行和企业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

三、 金融机构运用区块链改善跨境支付建议

近两年来,区块链一直以解决方案的姿态,寻找其合适的应用场景,而跨境支付领域则被普遍认为是适用领域之一。结合银联前期工作,对金融机构提出几点建议。

(一) 业务分析:找准痛点

在具体设计业务时,不能希望一下就提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要看是否能为解决紧迫的业务痛点服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银联的区块链应用战略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围业务渗透核心业务。在跨境支付场景上,首先不试图改造现有业务,尤其不直接参与资金的进出。结合银联全球速汇业务中的实际情况,展开了相关研究。
在可实现资金实时到账的全球速汇业务流程中,一旦收款人希望查询汇款来源等信息时,需要通过银联跨境差错平台提交请求,并流转到相应机构查询回复,繁复的人工流程影响了客户体验,并增加了机构的客服和运营的压力。这是由于汇款机构、转接机构、汇入机构、清算机构的数据信息相互独立,信息被分割,机构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无法直观地看到汇款的整个“流转过程”。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是实现境内外机构间的多中心化协作模式与信息共享的最佳选择。在保持原有业务运行不变的基础上,该应用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将汇款在各环节中的流转信息进行共享和存储,使得任何一个机构都可以通过汇款ID查询汇款的实时流转信息。

(二) 技术选型:自主可控

在技术选型上,有不同的维度需要考虑。从平台开放性角度,可以选择开源区块链底层,也可以选择商用底层;从平台专用化角度,可以选择通用底层,也可以选择针对单一业务设计的底层;从业务部署角度,可以选用在云平台部署,也可以各家机构独立部署;从网络角度,可以选择专线,也可以选择互联网。
跨境业务需要与境内外多家机构沟通,并且需要境内外机构共同认可技术路线。综合考虑在跨境业务上的实际情况,银联优先选用开源、通用区块链底层平台,各家机构独立部署,采用互联网的方式实现通信。目前,银联正与各机构对Fabric 1.0进行测试,以验证其跨国域的稳定性及性能。

(三) 实施过程:多边协商

在实施过程中,参与机构需要充分沟通,明确场景目标和各自分工。尤其是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解决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银联的实施案例中,首先与参与机构共同搭建区块链底层平台并进行了长期测试,随后再开展应用开发并与现有业务集成。目前,中国银联已与试点银行基于开源区块链技术完成跨地域、跨机构的联盟链搭建以及跨境汇款查询应用原型验证,并就业务需求达成一致,后续将进行应用开发和测试,争取年内实现应用上线。

四、 区块链用于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分析

2017年10月,黑客攻击尼泊尔商业银行NIC亚洲银行,发起了440万美元的欺诈性资金转帐,得手58万。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尽管区块链技术通过使用以密码学为主的大量技术提供了非常多的安全特性,如可追溯,不可篡改、不可抵赖,但仍然有许多安全话题值得讨论。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的安全性相较于传统的跨境支付系统,在业务合规性、技术安全等方面有更高要求。
从业务合规性角度,区块链相较于传统技术,要更多关注于数据层面的安全性。

  • 由于链上数据可能涉及到多方共享,如果数据本身涉及隐私是否可能带来法律问题,建议在业务设计上咨询法律专业人士进行研判。
  • 此外还有监管问题,金融科技也带来了对监管新的挑战,在设计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时,需要注意不踩红线,以保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鉴于跨境汇款业务的跨地域性、高风险性,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法律及监管要求,应当在KYC(了解你的客户)、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着重考虑并避免出现合规性风险。
  • 从技术安全角度,重点应关注所构建的基于区块链系统是否符合我国及相应国家的金融信息系统建设规定,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系列金融行业等保标准,从安全技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对不同等级信息系统的具体要求。重点应该从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体系与隐私、密码算法、网络抗攻击能力等方面展开研究。
  • 首先,区块链应该对访问者的身份有判定,确定合法用户接入和使用。
  • 其次,对不同类型、不同个体所能使用的功能,所能访问的数据应当是有区别,并且容易配置的。这就需要采用适当的对称、非对称加密体系,采用零知识证明、多方安全计算等密码学手段来保障数据安全。
  • 在算法选择上,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并且优选国密算法。
  • 此外,由于区块链涉及到多方协作,在采用拜占庭容错的基础上,仍然要考虑到内部作恶、拒绝服务攻击等情况,底层区块链技术应对多种多样的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有所防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7

添加新评论1 条评论

wuwenpinwuwenpin软件开发工程师南京
2017-11-26 19:58
学习了了。
Ctrl+Enter 发表

本文隶属于专栏

最佳实践
不同的领域,都有先行者,实践者,用他们的最佳实践来加速更多企业的建设项目落地。

相关资料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