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其它存储选型信创

信创大背景下存储选型是否区分系统级别进行不同层次的考虑?

信创大背景下存储选型是否区分系统级别进行不同层次的考虑,关键业务系统与外围配套系统是否应区分选择,当前可作为关键交易系统及配套外围系统的信创存储选型有哪些,如何在可靠性、稳定性、适用场景角度分别进行考量选择

参与14

5同行回答

sxtycxxsxtycxx  解决方案经理 ,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我觉得这个和信创和非信创架构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存储的选型都会根据业务属性和类型来区分的显示全部

我觉得这个和信创和非信创架构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存储的选型都会根据业务属性和类型来区分的

收起
互联网服务 · 2022-07-13
浏览953
xskyyujiaxskyyujia  存储架构师 , xsky星辰天合
信创还是要整体规划的,不能为了信创而信创1、存储作为基础设施,还是为了业务而服务的,目前分为集中式存储和软件定义存储2大类,首先考虑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存储,云/虚拟化/容器、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备份归档、大数据类场景更适合软件定义存储,核心数据库更适合集中式存储2、然...显示全部

信创还是要整体规划的,不能为了信创而信创
1、存储作为基础设施,还是为了业务而服务的,目前分为集中式存储和软件定义存储2大类,首先考虑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存储,云/虚拟化/容器、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备份归档、大数据类场景更适合软件定义存储,核心数据库更适合集中式存储
2、然后再考虑哪些场景的存储可以做信创,根据业务现状和IT现状,每家做信创的路径都不太一样,有按业务系统一套一套的做全栈信创的,也有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分开实现的,无论哪种基本都是先外围再核心
3、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IDC排名靠前的厂商都还是有保障的

收起
软件开发 · 2022-11-03
浏览586
dwydwy  产品总监 , 华通
没有什么特别的考虑。考虑所厂商的产品成熟度、稳定性和长期发展能力。目前,毕竟信创存储采用的cpu,也就是飞腾、海光、鲲鹏这几家。各家的生态链不同。多考虑好兼容性和生态体系。...显示全部

没有什么特别的考虑。考虑所厂商的产品成熟度、稳定性和长期发展能力。目前,毕竟信创存储采用的cpu,也就是飞腾、海光、鲲鹏这几家。各家的生态链不同。多考虑好兼容性和生态体系。

收起
政府其它 · 2022-08-16
浏览844
NickJinNickJin  解决方案架构师 , SmartX超融合
主要还是依据业务系统和业务需求来选型,信创与否的关系不大。关键交易等核心系统,优先考虑的是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对各厂商的产品技术原理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够对比出各厂商在数据可靠性,业务系统连续性等方面的优劣势-从硬盘故障处理、节点故障处理、机架故障处理、...显示全部

主要还是依据业务系统和业务需求来选型,信创与否的关系不大。
关键交易等核心系统,优先考虑的是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

  1. 可靠性
    -对各厂商的产品技术原理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够对比出各厂商在数据可靠性,业务系统连续性等方面的优劣势
    -从硬盘故障处理、节点故障处理、机架故障处理、机房故障以及异地灾备处理能力等方面评估系统的高可用和数据保护能力
    -通过 POC 模拟出各种故障场景,验证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各种的需求
  2. 稳定性区别于可靠性,主要考察分布式块存储在长时间、集群异常和硬件故障等场景下是否稳定支撑业务不受影响
    -查看分布式块存储在集群空间使用率较低(比如 5%)和较高(90%)时在长时间写 IO 压力下,性能是否稳定,不同空间使用率下写性能是否有下降
    -集群多次意外断电,重新加电后是否可以自愈,数据不丢失,继续支持业务使用
    -硬盘、网卡、交换机、节点故障时,对于集群整体性能的影响,对于业务的影响
    -硬件、节点等故障触发数据恢复时,分布式存储集群的性能优先保证业务使用还是优先保证数据恢复使用
  3. 适用场景
    -行业用户怎么用
    -厂商在行业用户的案例情况
    -厂商在行业里是否支持核心生产业务系统
    -行业用户是否持续的扩容某厂商产品 |
收起
软件开发 · 2022-07-27
浏览888
nkj827nkj827  项目经理 , 长春长信华天
因为中小型机构和大行还有很明显的区别,确实咱们人员比较少,能力也比较欠缺。所以他从这个层面来说,我自己的这么多年来就架构、整体的规划、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总结以下几点:怎么来选型,多厂商多品牌最起码有个均衡大家之间能够有个替代。所以咱们多选择、多品牌、多技术线路...显示全部

因为中小型机构和大行还有很明显的区别,确实咱们人员比较少,能力也比较欠缺。所以他从这个层面来说,我自己的这么多年来就架构、整体的规划、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总结以下几点:

怎么来选型,多厂商多品牌最起码有个均衡大家之间能够有个替代。所以咱们多选择、多品牌、多技术线路的主要的目的,我觉得第一点还是尽量的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行业人员手上,有一个可替换性,也可以说是一个生态。

选多品牌。要根据实际的应用的场景怎么统筹,包括结合我们行业的应用维护人员的能力和数量。以我们自己来为例,整个技术架构的所有的部门人员加起来还是个位数,又管存储、又管数据库、中间件,有一个专门的管存储的人员都很难。就像这样的情况来看,对我们来说可能我们就考虑要舍弃一部分的自主可控性,来换来整体维护的上面的一个便捷程度,这可能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因素。

收起
系统集成 · 2022-07-15
浏览1020

问题来自

相关问题

相关资料

相关文章

问题状态

  • 发布时间:2022-07-11
  • 关注会员:6 人
  • 问题浏览:2041
  • 最近回答:2022-11-03
  •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