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y3620
作者zzy3620课题专家组·2020-09-21 11:30
系统环境管理·某城商行

城商行目前在IT架构分布式转型现状、挑战及策略探讨

字数 4355阅读 6020评论 0赞 5

一、分布式技术成长的时代机遇

金融业的“十三五”规划中,对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创新金融支持方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更多的优质数据分析支持精准投放,需要更多需要创新性的技术支撑数据分析。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下,金融企业须从IT技术角度防控金融风险,加快自主技术能力的研发和应用推广,许多自主的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应用技术在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推动银行业平台技术从传统商用集中式技术架构向新型创新、开源、开放式架构的转型。

分布式系统架构转型是技术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金融业务发展的技术需求。目前,云计算服务、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金融业快速普及应用,云服务大数据依赖的海量存储以及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分布式数据库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走向商用。分布式系统架构天生具备低成本、灵活扩展、处理性能可线性增长、高容错等能力,为金融业许多传统业务场景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例如票据影像、双录视频资料、各业务系统的历史交易流水等,除此之外,在原来利润微薄的小微、快速消费贷等长尾末端市场,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行场景化的获客、贷前征信、贷后回收,把金融业务做的风生水起,逆水行舟,银行如不跟上技术潮流,就可能面临落后挨打的局面,因此银行业迫于竞争压力和利润驱动,也在积极向互联网行业学习,努力探索应用新技术细分市场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客户价值。

二、城商行分布式转型尚需努力

尽管分布式系统架构成为趋势,但是在不同的银行,转型中遇到的问题也存在巨大差异。国有银行、国有股份制银行资本雄厚,具有强大的技术团队以及广泛的合作伙伴,对于分布式技术涉猎较早,更熟悉分布式的应用甚至具有一定自研能力;而城商行资产规模通常相对较小,组织架构、人员规模有很大局限性,因此难以投入专门的团队深入研究分布式技术,也无法像大行一样大量引入人员新建专门的技术队伍,城商行传统范畴的信息科技建设将稳定、安全作为建设的“黄金准则”,以IOE为代表,成熟、稳定、具备良好服务体系成为经典,基于此准则建设的集中式系统的同时,也培养了大批成熟的技术骨干。而分布式架构与传统架构相比,在架构设计、实施运维、技术管理上均需要不同的思维和技术能力,对现有的技术人员的工作、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城商行要实施架构转型,在团队能力建设、技术难点攻关等方面尚存在巨大挑战和困难,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攻坚克难。

本文以分布式存储为例,探讨城商行存储管理员在分布式技术应用逐步推广过程中所将面临的挑战,挑战的原因,以及为应对这些挑战所应采取的方法

三、技术管理岗位在分布式转型中的重要职责

1、首先,企业层面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

整个行需要统一认知,认识到分布式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立足一个银行企业的转型之路,时间上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范围上可能面临众多系统的重建和调整,分布式转型将是一场持久的变革,变革的过程必然存在风险,历史从来都是螺旋前进,因此,转型中技术部需在全行层面和部门内都做好准备。

全行层面,技术部门须积极争取高管层的支持,结合企业战略上制订规划,确定技术转型的节奏和目标,保证行内高管层面能重视和支持架构转型工作,给信息技术部门留出一定的转型时间、资金,以及试点和试错空间。

部门内,技术部门须认识到分布式技术应用是明确的技术演进趋势,城商行科技部门的无论是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还是应用开发和维护人员,都应积极做好向新技术靠拢的准备,避免故步自封,走出传统较为熟悉的集中式领域,学习了解更多的分布式技术。转型过程要抓住新系统建设等重要的历史机遇,制定具体转型方案,逐步实现硬件资源池化、基础软件开源化、弹性化能力,多在新系统建设中采用大数据处理、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智能分析等技术,按照“搭平台、建队伍、上应用”的执行步骤,踏上转型之路。

2、技术人员需以项目为依托,学习理解分布式技术理念,掌握主流的分布式技术。

分布式技术目前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分布式产品纷繁复杂,分布式产品的选型,也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城商行受限于人员规模,要想基于开源的分布式技术进行改进和开发难度较大,因此要在新系统规划设计阶段,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同业、厂商或互联网企业交流合作,积极做好相关知识储备,熟悉市面上的主流技术、主流产品,理解其技术体系和实现原理,了解各个在其他实际生产应用案例等信息,在每个领域选择一两家优秀的合作伙伴,协助自己企业的分布式转型。

从信息化建设理念上看,分布式转型要求技术人员加强理解分布式的理念,从传统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一系统一套资源”的定点管理思维转向“弹性、池化”架构的思维。传统架构是按照“单机峰值”来规划和设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运维能力,是一种“一次建设,长期使用”的建设思维,建设时是按照一个系统一套设备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采购成本较高, 处理能力在一个阶段内平稳固定,资源一旦分配出去,通常难以回收,该模式下后期运维调整少,运维成本也不高。分布式架构则不然,因为资源可以灵活动态增加和缩减,故而建设初期通常按照“错峰调整、弹性回收”后的平均性能要求来规划和设计资源池,在该理念下的建设初期可以降低成本投入,但也需要提高对于整体资源池的监控能力以及弹性调整能力,后续运维中的调整会比较多,因此也需要对资源池内各业务的使用规范做更为详细的规划,对运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相关岗位的技术人员,从根本上要避免守旧思想,树立积极转型的观念,在新项目中大胆创新,拥抱新架构带来的便利。

3、技术部门在转型过程中须平衡集中式与分布式的关系。

我们必须理解分布式的转型的真正涵义,并非机械的将所有的系统进行替代性的迁移至分布式平台,而应当关注分布式架构系统的风险特点,因地制宜地根据每个业务系统业务特性的需要,为每个业务系统选择适当的技术体系,为适用分布式业态的系统应用分布式技术。

在业务场景的确定和应用系统的选择上,需要区分不同的业务种类和应用层次,采取区别的方式。银行业近年来IT系统基本都存在双模建设的情况,传统的对公业务,无论是业务模式、应用软件还是IT系统都已经成熟运行多年,业务以及应用层面变更的需求很少,此类系统主要强调运维稳定性,对于快速开发、弹性伸缩等方面的功能需求不多,称为IT稳态模式,满足企业业务稳态发展的需求;

而以互联网相关业务为代表的敏态IT模式,强调敏捷性,以达到企业业务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敏捷开发、海量数据、弹性扩缩容的要求,往往敏态的应用更适应池化管理,例如电子渠道和其他内外部协作的互联网应用场景,包括大数据征信、大数据营销、大数据风控等业务场景,需要灵活弹性的资源平台支撑,有的大行为提高支撑响应速度,已经建成DEVOPS平台。用分布式来构造这类资源池和和数据库平台是合适的。在转型节奏把控上,当循序渐进,坚持“先管理后交易、先外围后核心”原则,先建小规模资源池,应用逐步改造,资源池逐步扩大,从传统集中式和分布式技术相结合的混合架构逐步过渡到开源开放的分布式架构,以积极稳妥的步骤推动IT架构转型。

云计算的发展,推动了分布式的发展,大多数敏态应用将在云内运行,分布式转型必须结合云化进程共同建设。一个企业可能存在有多朵私有云的情况,分布式的弹性和云的灵活性应当进行很好的融合。要在进行分布式产品选型时充分考虑到产品的云集成能力,具备标准的云管理接口或者API,能接入提升分布式产品的使用面。

4、存储岗位需提升业务全局观,适应分布式转型

从存储管理岗角度来看,分布式技术在存储层面的应用主要是软件定义存储(SDS)技术,SDS的出现为存储管理员进行技术选型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架构选择,也对存储管理岗提出的新的挑战。存储管理岗需

目前SDS市场产品纷繁复杂,市场格局也尚未明晰。有华为、华三、VMware、青云等众多云平台产品厂商具有自带的分布式存储组件,也有类似XSKY等专注做SDS的厂家,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对于一个存储管理员来说要去做好各个产品的对比,范围太广,但是分析其技术体系,实际上类别不多。国内SDS大多数是基于CEPH和GLUSTER FS技术改进的商用版产品,其他的非这两类的也有FUSION STORAGE、国外的VSAN等自研存储。尺有所短,寸有所短,没有一个存储能在所有特性上做到一枝独秀。CEPH原生属于对象存储,产品厂商较多,往往成本也不高,对于视频、影像类系统,如果支持对象接口,CEPH的存储池是很好的选择; GLUSTER FS类似CEPH是一种无元数据存储算法更快的分布式存储,但在Windows环境中集成Gluster FS较难,VSAN以及Fusion storage以提供块存储能力见长,运行虚拟化或者数据库性能会强于前者,但VSAN和 Fusion Storage对于硬件兼容性要求较高,成本也会高于前者;接口方面,在后续的产品改进中,这些存储都封装了不同类型的存储接口,也做了性能的优化提升,但在管理和性能方面仍然无法弥补天生的技术缺陷。

SDS做为块存储,通常是通过ISCSI协议提供,从协议本身对比,FC SAN协议与ISCSI相比前者更优,其次,SDS的IOPS能力是基于集群数量线性叠加,但是对于热点数据读写的IOPS却受限于单节点存储节点的IO能力,因此在集群规模较小时,SDS的IO能力对比集中式存储可能并没有优势,如果某业务系统数据库属于高并发、高IOPS的交易型数据,则并不适宜部署在分布式存储上,实际的应用案例也相对较少,SDS主要还是用于满足云计算环境下存储服务高吞吐量、扩展性以及多种通用接口服务等需求,在金融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是的虚拟化块存储、对象存储,或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以及大数据、备份大容量存储空间等。

在容灾能力方面,分布式存储通过“先天性”的数据多副本备份的能力,可以轻松的实现跨数据中心的集群,以前一直困扰银行界多年的灾备数据中心的“多活”问题不再是一个难点,但是需要至少保留的副本数以及因此所带来的额外硬件开销和网络开销,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分布式转型中最重要的还是对业务的分析,只要企业的存储管理人员能立足业务,能做到对自己企业的业务发展趋势和具体技术需求心中有数,从业务的具体需求和预测出发,就能从容面对转型。在进行新的存储管理规划时,要求技术人员更有全局观,更全面的了解各个业务系统,要从单个系统的规划思维转为系统群的规划思维,充分评估各系统的性能峰值和容量峰值体量,峰值出现时间等因素,充分考虑系统的核心需求,对比分布式与集中式的优劣,并结合业务系统的需求进行具体分析,科学选型,合理决策。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5

添加新评论0 条评论

Ctrl+Enter 发表

作者其他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相关资料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