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song
作者xuesong·2020-07-07 12:01
保险行业系统架构师·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浅谈传统保险IT基础架构转型1 - 什么正驱动传统险企IT基础架构变化?

字数 3675阅读 10096评论 0赞 5

从保险行业 IT 建设历程看,保险行业目前正逐步从信息化向科技化过渡,数字化转型和保险科技已经成为目前最时髦的口头语。在这一过程中,传统险企的 IT 基础架构也正面临变革,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今年的疫情之下,线上交易带来的便利与疫情激发的健康险等险种的关注度,进一步促使了传统险企已有 IT 基础架构的转型。

依据笔者和各保险客户交流沟通,传统险企目前正面临 IT 基础架构转型的压力。在新的保险生态、业务模式创新和技术革新的多重压力下,已有的 IT 基础架构不得不进行优化或转型;但到底应该如何在已有 IT 架构上转型,应该怎样应对这个变化?

本文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出发,简要概述了驱动传统保险 IT 基础架构变化的因素,以及传统险企如何应对 IT 基础架构变革的个人理解。

IT 基础架构作为应用架构的底层支撑,最终是为上层业务服务的。采用什么样的 IT 基础架构,取决所支撑的应用架构,以及上层的业务需求与规划。因此,在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IT 基础架构的变革或如何转型之前,需要理解到底有哪些因素会驱动 IT 架构的变革?

从笔者的理解,驱动传统保险客户 IT 基础架构变革的因素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而且这四个方面也是紧密相关的。

一是移动互联正促使保险的业务模式从“线下”向“线下 + 线上”的变革。

来自保协的数据,截至 2019 年,共计 70 余家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 62 家开展互联网业务的人身险业务。 2019 年,互联网财险保费收入 838.62 亿元,同比增长 20.60% ,高出财险市场同期增长率近 10 个百分点;而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恢复正增长,累计实现规模保费 1857.7 亿元,同比增长 55.7% ,其中健康险增幅最大。

在互联网保险业务中,移动端基本上已占据业务主导地位,以车险举例,保险公司自营移动端( APP 和微信公众号)占比均在 95% 以上。某些保险公司的险种已实现全业务流程的移动互联网化,如泰康保险,其个险渠道全部新产品均通过微信进行投保,手机投保比率在 80% 以上。

从上述数据可见,保险行业传统的单一的代理人业务模式正被颠覆,正逐渐向代理人线下业务与互联网线上业务的混合业务模式前进,尤其今年的疫情,以及逐渐落地的 5G 、新基建,都将加速线上业务模式的推进。而互联网保险或线上业务模式的高频、碎片、海量、突发等业务特性都将导致面向传统保险业务模式的 IT 基础架构捉襟见肘。

因此,无论是现在的“保险 +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 保险”的商业模式,都将对已有的面向传统业务模式的 IT 基础架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面向保险传统线下业务(含少量线上业务)的 IT 架构必须得转型。

二是“集中式”架构向“集中 + 分布”的混合架构演变。二是“集中式”架构向“集中 + 分布”的混合架构演变。

1999 年开始随着保险业务的扩张,保险业务流程的电子化、网络化使得保险信息化正式启动,也是在这个时段有了网上保险(可以认为是互联网保险的雏形,但更多的是官网宣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 2000 年开始,保险信息化进入了系统与数据的整合时代,如“业财一体化”。 2004 年开始,伴随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入了保险业“ IT 大集中时代”。

但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单一的核心显然已经不能很好的支撑业务的需要。所以,我们看到大集中的架构从应用层在逐渐分解,从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分拆,到核心业务以功能模块或以险种进行核心分拆,如业务系统被拆解为承保、理赔、财务等,或者是被拆分为车险、非车险,个险、团险、健康险等。因此,保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历程本身就是一个从集中到分布的过程。

进入到“互联网 + ”的时代,保险业务模式已经转变为“线下 + 线上”的混合业务,传统核心的分拆已不能完全满足互联网渠道的海量数据的处理,高频、碎片化的互联网业务需要更灵活、扩展性更好的架构。笔者的某财险客户曾玩笑说“ 2011 年大集中时,从来不认为保险还有双十一的”,但没有想到的是, 2017 年的“双十一”期间,由于业务突发就导致了系统无法响应。

同时,我们也知道保险业务本身就是基于最大信任原则的,而互联网这种“虚”的交易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保险产品,如投入较大、周期较长、保险规则较复杂的寿险类产品。也就是说,传统的代理人比较“实”的商业模式必须还存在,那意味着传统的 IT 架构还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我们知道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业务全部通过网络线上展业,且有比较强的 IT 实力(多为头部科技公司入股),能够轻松按照分布式、微服务或中台架构建设 IT 系统。但传统险企如上描述,业务模式包括线下 + 线上的展业,其 IT 架构也经过二十年发展沉淀,已经不仅仅是一套 IT 系统的建设,其涉及到的东西太多,可谓“积重难返”,这也导致了其在转型决策中难以评估试错成本和风险。所以,传统的稳态的 IT 架构和创新的敏态的 IT 架构逐渐融合,渐进式演进到新型创新架构,成为传统保险企业转型的最佳选择。

因此,可以看到目前市场上大多传统险企,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核心 + 互联网核心 / 电商核心”的双核心系统,其 IT 架构也过渡到“集中 + 分布”的混合架构。经过双核的中间过渡,未来才能逐步的、更加平滑的过渡到无核或业务中台架构(单纯的数据中台或应用中台概念可以先行建设)。

笔者认为,对于传统险企,这种“集中 + 分布”的混合架构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存在。而集中式和分布式对 IT 基础架构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集中式的单个负载较重,强调的是 Scale-up ;分布式的单个负载很轻,强调的是 Scale-out 。如某寿险公司,其个险、团险的传统核心数据库分别都仅仅运行在 2 台 Power 的高端服务器,就高效支撑了全国的业务;而其电商核心数据库则采用了约 100 多套 MySQL ,每套数据库才几个并发连接,采用低端 x86 服务器横向部署。

三是传统数据中心部署模型向云部署模型的过渡。三是传统数据中心部署模型向云部署模型的过渡。

6 月份,人保集团和中华保险两家保险公司发布了新闻,分别与腾讯与阿里签到云建设合作,推进 5 年建设两地四中心私有云和“ 1000 天”建设混合云的战略规划。早在这之前,其他保险公司也纷纷开始了云数据中心的建设战略,如人寿的国寿云的建设。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险企数据中心上云的态度。

尽管监管机构并没有明确的关于是否不能采用公有云的规定,我们也看到少量的小保险公司或机构组织也采用了公有云;但考虑到数据安全,传统险企在公有云上还是持谨慎态度,主流的核心业务系统还是很少的完全采用公有云。笔者认为,除了互联网保险公司,中大型传统险企未来还是以私有云或混合云为主,但依据各个险企的战略规划,其云建设模式可能会多种多样,包含了合作自研建设自有数据中心云、互联网云公司合作建设云中心模式等。

无论是私有云,还是混合云,都会对传统竖井式 IT 基础架构带来优化变革。目前看到,受到技术层面的限制,集中式和数据层多部署在 IaaS 层,且多采用中高端服务器进行整合,如大型寿险公司采用自研云平台对接 PowerVC 管理 K1 Power 资源池,整合个险、团险、短险的数据库,构建寿险核心数据库资源池,实现了自动化运维,且利用率提升了 35% 。但分布式和应用层多部署在 PaaS 层,且多采用 2~4 路的低端服务器基于 Docker 进行部署,如 K1 Power Linux 部署 Docker 用于支撑保险电商核心,能支撑更大密度的实例,仅采用 x86 一半数量的节点,达到 2 倍 x86 的性能。

四是创新技术的逐渐成熟加速保险科技的落地。四是创新技术的逐渐成熟加速保险科技的落地。

如果说上述的三个方面是驱动基础架构转型的根本原因,那么,创新技术的逐渐成熟则是导致基础架构变革的直接原因,毕竟基础架构直接关联运行的就是技术组件。耳熟能详的 ABC ( AI/Bigdata/Cloud )在前几年尽管有一些案例,但对整个行业的基础架构来说影响不算大,即使是最多案例的云计算也仅仅主要是在 IaaS 层,相对来说基于 PaaS 的云原生应用相对较少。对于 Bigdata 在保险尽管有很多大数据平台落地,但其上针对保险的应用场景受制于算法也不多。

而近几年,从 Gartner 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可以看出,创新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对于一直让人感到纷繁杂乱的云原生, CNCF 也给出标准化的技术组件布局图。客户层面,保险科技基本上已成为大部分客户的 IT 战略,成为解决行业挑战的重要驱动力,也有了许多的落地的成功案例。可以说,保险科技的兴起,将会对已有 IT 基础架构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综上,是笔者个人对传统保险 IT 基础架构转型的一些浅见,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有错误或遗漏,也请指正!敬请关注浅谈传统保险 IT 基础架构转型2 - 传统险企如何应对 IT 基础架构的变革?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5

添加新评论0 条评论

Ctrl+Enter 发表

作者其他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相关资料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