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ey_deng
作者skey_deng2020-06-17 16:31
系统运维工程师, 某农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科技从业者对工作的思考:稳定安全不代表一成不变!

字数 5376阅读 4858评论 0赞 7

综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体经济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重点向第三产业类型转变,作为国家钱袋子的银行业也已经开始转变,股份制银行做大做强,市联社纷纷转变为股份制银行,越趋强调竞争力,对外通过多样化、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对内通过严审成本投入、高效管理等策略控制企业成本。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更加剧了市场征战,传统金融面临着不变则亡的困局,各银行纷纷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以“稳中求变”的原则保持市场竞争力。在此局面下,银行科技也面临着稳定、发展、变通、提升的要求。

传统银行要求

传统银行科技要求的是稳定,安全,“全年零事故”是我们行领导对我们不变的要求,因此在规划科技架构时,以“稳定、安全”为第一要务,核心系统必须架设在以IBM为代表的国外小型机上,存储必须使用以EMC为代表的国外存储上,数据库必须使用以Oracle为代表的国外商业数据库软件上,这样的软硬件架构也确实稳定,IBM的小型机在我行使用了5年,只在今年扩容内存时,因为重启坏了两块FSP卡;EMC的存储在5年中也仅仅更换了4个电源模块,20几块硬盘;Oracle数据库只要你写的SQL语句不是特别烂,也很少出错,而且在原厂强大的支撑下,可以指导、优化产品,使业务处理更加流畅,是真的稳。

传统银行架构弊病及新形势应对方案

IOE的架构其成本投入是非常高昂的,比如1台半配的IBM小型机可以买10几台X86服务器,1台EMC存储的成本投入,在使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后,容量可以10倍提升。

分布式架构可以采用X86设备作为主计算资源及存储资源,这样保证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同时,大大降低设备购置成本。

再有其横向扩容能力也是有限制的,即使你牺牲性能也无法得到提升,比如VMAX250F,只有一个机柜,最多只能扩容到100块硬盘,全部采用7.68T的SSD盘(raid6(6+2))也只能将可用容量提升到540T。

但是分布式存储的扩展能力是非常优越的,通过其横向扩展能力大大提升容量,如上文提到的,同样成本投入下,容量可以提升10倍。

再有其纵向扩展能力受限于硬件,比如数据库想要提升性能,除了SQL语句的优化处理外,更需要其承载的设备有更优的CPU处理能力,更多的内存,而目前市场的CPU芯片处理能力貌似已经达到一个趋于稳定的态势,个人了解2015年后,X86的CPU芯片基本都是4.2GHz以下的主频,一般也以4路为主,变动较小。

再有数据类型发生变化,数据量处理要求越来越大,数据库无法处理或者处理的非常低效,比如Oracle数据库是关系型数据库,无法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而当前社会所产生的数据却越来越多的是非结构化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库、大数据平台的出现可以处理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

科技发展中工作共性方法

科技技术没有原地踏步,“云生态”、大数据、分布式架构、去IOE、超融合、人工智能、超融合等等名词携带着其技术体系滚滚而来,作为一个搞IT的,没有听说过这些名词那么真是罪大恶极,不配为一个IT人员,甚至街道里下象棋的大爷也能跟你说上一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当此之际,银行科技又需要怎样的转变?以下为一个普通员工的喃喃自述,以抛砖引玉。

准确定位

技术太多,学不过来,用不过来啊,我想要在行内引进超融合技术体系,我已经学过了,对所有的理论知识滚瓜烂熟,架构设计的非常合理,领导不批,英雄无用武之地,好难!

我得说兄弟,你活该屈才,你了解过你们银行在辖区内的业务定位吗?你了解你们银行的发展战略吗?你理解到什么程度?我的领导曾经告诉我“屁股决定脑袋”,当他坐在领导的那个位置的时候,先天就比你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当前企业的一些状况,了解更多的行级决定,行内当前阶段的重点是开拓哪部分的业务,需要引进什么样的系统,需要怎样控制成本,需要朝哪个大方向发展,这种架构引进后所能开展的业务是否受到本行监管评级的约束?所以他们想到的更多,所以你要做的是什么?了解领导想要的,了解行内业务发展重点在哪里,了解发展行内重点发展业务所需要的技术体系,从而去采用适应的技术,设计合理的架构,明确方向,准确定位。

精准核算成本

你看哪哪银行都开始数字化转型了,上了1000+节点的分布式架构,我们行也上吧,我们也做数字化转型,我们也上分布式架构,领导不批,这领导傻的吗?不知道新技术能够提升业务系统的应对能力,可以开展好多种业务的啊,而且符合我们行的发展战略,其上能开展的业务符合我行的市场定位,我们的监管评级水平允许我们开展此类业务,能赚钱的啊,跟着这么个领导,真的烦啊!

兄弟,您核算过成本吗?好的技术一定适合自己的银行吗?我不管了,我只是一个做技术的,我哪管那么多,我只知道技术好用就行,我对技术了解的通透无比,那么我要是作为你的领导我也对你say no,我按照你的设计,引进并落地实施了分布式架构,新业务开展后每年的盈利仅仅是1、2千万,新架构的投入却是5、6千万,每年还要搭进去上千万的维护费用,我傻的吗?我得多少年才能把投入赚回来?银行的股东都傻吗,拿钱陪你玩技术?

所以你即使找准了行内的发展定位,也要考虑新技术体系、新设计架构落地所产生的成本。比如当前智能手机非常普及,50、60岁的大龄人群也基本人手一个智能机,更别提30、40岁左右的人,他们有更加好的经济基础,更加善用有效的资金产生更多的收入,那么我们设计手机银行的信贷业务,引入各种个人、对公的信用贷款,这就需要发展手机银行应用,而此类应用可以在传统的IOE架构中运行,也可以采用新的分布式架构上运行,我们怎么去抉择?如果我们是国有大行或者分行开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股份制银行,按照32个省份,每个省份每年因新业务上线增加的平均贷款额为10亿,在6.5%左右的贷款利率情况下,每年所产生的利润将是20.8亿,那么上一个5、6千万的项目,仅仅是利润额的零头,为什么不上?新技术好,新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抢占了市场份额,有利益,行内领导肯定做。但如果我们仅仅是一个地区农商行,我市每年因新业务上线增加的贷款额为1亿,利率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上下浮动,也在6.5%左右,那么每年的利润仅仅是650万,您让我上一个5、6千万的项目,你想赔死我?当然我上面列举的数字不太准确,但是也表述了现象,我们常说“吃饭、穿衣量家底”就是如此了。

新形式下工作转变

以上其实无关新旧架构体系,只是一般工作做法而已,那么在新旧架构体系更迭的当前,我们面临我们需要做怎样的转变?

科技思维升华

传统银行求稳定,求安全,毕竟银行的安全稳定关乎国计民生,银行的系统如果故障很容因引发社会动荡,比如挤兑等,所以传统银行的架构设计就突出一个“稳”字。

以前银行有国家扶持,没有互联网金融,老百姓有钱先想着存银行,个人、企业想用钱,只能找银行贷款,而且地区限制严重,你爱存不存,爱贷不贷,我就这么多业务,不满意你就不要来,国有银行门槛那么高,你搞不起,剩下这片就我能给你贷款,存钱了,所以银行大部分都盈利,只要不发生长时间的系统宕机,不引发政治事件,可以了,其银行科技系统架构也就没有太多的变化性要求,系统十几年如一日的不变,硬件架构稍稍增补也就够了,科技人员只要保障当前系统平稳运行可以了。

但是现在不行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地域限制,老百姓的钱可以存在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中,收益比银行存款高,取现灵活;而又可以通过各类信用贷款获取必要的资金支持,我不去你银行贷款了,更加方便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处理速度更快,我不必到银行排队。

那么银行就要适应市场要求,开设亲民、便民的产品,相对应的科技架构体系也要适应各类业务开展需求,稳定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科技人员要设计更加高效的架构体系。

新形势下工作需求

文中仅仅讲述一方面而已,而实际上当前对银行的架构体系要求更高,要能够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包括关系型数据和非关系型数据;要适应高并发量、低响应延迟的需求;要响应业务需求快速变动,业务系统快速迭代的需求等等,这都需要科技人员从“稳定、安全”的思维模式中升华,稳定安全不代表一成不变,不同的业务需求中,安全稳定的比重需要衡量。

既然说思维升华,那么当前的业务形式又面临哪些具体的问题?

降低成本要求

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存取款业务、信贷业务等被分蛋糕,纷纷从国有制、集体制分离出来,成立股份制银行,那么入股的股东就更看重利益,对外提升盈利,对内进行成本控制,科技作为消费部门,其投入更被严格把控,一台小型机3、5百万,1台存储3、4百万的投入不是没有,而对于中小行来说投入不可谓不大,而当前炒的火热的重要业务下移X86正是因此而起,X86设备的性能虽对比同配小型机仍略有不如,但是在业务系统支持负载、集群模式部署的情况下,已经不会成为限制业务并发、响应需求的瓶颈,而且X86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并且有多冗余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发生的几率,对比价格更是十分之一的低廉,为什么不使用?既迎合企业降低成本要求,又满足安全稳定运行需要。

由此及彼,分布式存储的使用也能大大解决视频、影像、文本文件等的大容量存储需求,并且控制成本。

快速迭代要求

谁先占有市场,谁就能盈利,在当前的互联网通信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能力增强,一个得到客户认可的产品会迅速的被传播,在客户群体数量稳定的情况下,不推出与之匹敌的产品,那么你的市场份额就会被抢占,这就导致业务需求变化速度较快,与之对应的,银行科技的系统研发能力也要具备快速迭代的能力,其硬件也要支撑产品快速上线。如果仍然保持着一个产品开发1年、测试1年、购买硬件上线部署1年的模式,那么贵企业的市场份额会迅速缩减,盈利降低甚至亏损。

容器的使用实现应用的标准化,实现开发/测试/生产环境一致性,保证统一的应用运行状态,实现应用标准化和环境一致性;通过弹性伸缩能力/应用高可用支持能力保障应用运行的稳定性;支持DevOps工具落地,支持CI/CD流水线,实现应用集成、交付、运维的全过程的流程化和自动化,加快应用发布频率,提升应用发布质量,实现应用迭代的敏捷性;通用微服务组件和中间件的集成和管理,完成自动部署、升级/回滚、弹性伸缩、运行监控、高可用性、安全性。

低响应延迟、高并发、高可用要求

打开一款APP软件,如果在3秒内无法得到响应,那么大部分客户会对使用这款软件失去兴趣;APP软件的使用降低地域限制的门槛,用户总量会大大增加;APP软件如果总是出现故障,客户也会失去使用的兴趣。

如果出现以上三种状况,企业产品将无人使用,企业就会失去市场。针对此类问题,就需要我们设计的产品、支撑的架构能够具备低响应延迟、支持高并发、支持高可用的特点。

处理复杂数据类型、大数据量要求

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进步正在产生大量的必须进行管理、存储和分析的数据,根据其形式又分为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银行的账务被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进行管理被称为结构化数据;银行系统产生的日志文件、办公邮件则是半结构化数据,银行业存取款、贷款等业务所产生的扫描文件、高拍仪拍摄的照片、理财业务录制的影像文件则被称为非结构化数据。在银监局监管要求与行内业务发展的推动下,数据会大量增加,如何处理复杂的数据类型、如何处理大量数据,这位我们的架构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

结构化数据仍然可以延用传统架构,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处理,但是需要考虑大数据量的问题,那么非结构化数据那,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架构给我们带来了福音,银行科技人员要了解这种数据库的技术原理、架构设计及部署实施,也要了解分布式架构的适用场景。

架构设计的转变,对应的运行维护也要有所转变,新形势下的运行维护又面临哪些问题哪?

管理对象增加、覆盖面增广

新旧架构体系的结合、过渡,监管要求的加强都导致我们需要维护的设备类型、设备量增大,增广,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人工巡检的方式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使用自动化监控产品,而我们在过去多年的管理体验中发现,监控产品多了,但是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导致监控产品的增加并不能提升我们的运维效率。

一体化运维平台是解决困局的重要概念,但是如何打造适应本行系统运维需求的平台,这需要我们详细分析整体架构,分析业务重要程度,分析监管要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并通过运维经验的积累,将各个监控系统进行关联,比如日志分析平台、软硬件监控平台相结合,将日志分析与主机告警相关联,在软硬件监控平台中统一告警,这样只需要关注一个展现页面就可以发现问题,又在排查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有用的日志,加速问题的解决。

问题复杂,关联范围增加

超融合产品、分布式架构的运维对比传统架构的运维更具复杂性,要求运维人员不能仅仅具备一方面的能力,想要快速的解决问题,就需要既具备主机运维能力,又需要具有网络、存储等的处理能力,否则都是你查完主机,我排查网络,他再排查存储,然后再统合大家意见,做出判断,这样大大降低了问题解决效率,因此当前的运维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

小结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造成极大的冲击,无论是业务模式,还是支撑其运行的科技体系,都在逼迫着银行进行转变,作为银行的科技人员也要在新时代中紧跟变革步伐,顺势而为。在“科技为业务服务”的宗旨下努力学习,积极探索,能守城,更懂变通,实现自我价值。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7

添加新评论0 条评论

Ctrl+Enter 发表

作者其他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相关资料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