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g0720
作者qsg07202019-08-25 00:28
CTO, 深圳市杉岩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SDS会走上硬件存储的老路么?

字数 1725阅读 2703评论 0赞 2

软件定义存储在国内兴起了四、五个年头,在存储领域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与机遇,经过这这些年的发展与沉淀,软件定义存储逐步成为企业IT基础架构非常重要的组成基础架构。但软件定义存储是否会发展成为传统硬件存储的模式:软硬件结合成为一体机形态?传统存储大厂商一统天下?功能变得越来越标准化、通用化,各个厂商之间越来越没有差异化?

对于这些观点,这里想谈谈我的一些不同观点。
观点一:存储软件化,软件为核心的厂商将异军突起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软件定义存储对底层架构的兼容性更加全面,目前大部分软件定义存储厂商都推出了纯软件方案,对硬件的兼容性方面越来越持开放状态。从客户的视角来看,软件与硬件分离后,只要没有兼容性问题(事实上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比如VMWare),实际上给客户带来了实实际际的好处:

--不再被厂商绑定,硬盘等配件的采购成本大大降低
--数据在软件上,而非某个特定的硬件,硬件的更换无需数据迁移
--更快的应用新技术:软件更新更灵活,从而更快的满足服务器(ARM)、SSD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其实从国内外的主要存储厂商的变化也能观察到这一主流趋势,比如国外的公司如NetApp,在软件定义存储上的观点是”要使软件定义存储真正具备动态特性,我们必须要将数据访问和数据服务从硬件资源池中分离出来。使数据访问脱离硬件,我们将能够根据服务级别(而不是硬件属性)来提供存储。”, NetApp 推出Data ONTAP Select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可运行在通用服务器、虚拟机,以及利用SAN/SAN硬件,实现统一数据访问。

国内,如杉岩数据,也是主打软件形态,兼容X86、华为ARM、飞腾的硬件平台,软件的功能特性创新性很强,特别是该厂商推出的分布式对象存储MOS产品,可以同时支持服务器、传统NAS、光存储作为硬件存储平台,数据根据业务的需求、成本等需求,自动在NAS、X86服务器、光存储之前转移,并实现统一的名字空间,业务只需要关注数据,而无需关注具体硬件形态,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兼顾数据存储的性能、成本,以及已有投资的保护,并且能够极大地简化业务系统开发。

观点二:结合应用感知,存储更加贴近业务

存储软件从专有硬件剥离出来后,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变得更加灵活,各大软件定义存储厂商,开始在各自优势行业寻找突破口,避免跟传统硬件盒子存储直接竞争。这样催生出在存储软件中实现某些应用存储功能Offload到存储,加速存储性能和降低访问数据量。

比如一些SDS产品在媒资行业实现的视频片段快速合并成大文件接口,利用该接口,无需应用读取片段,再重新写入大文件的大吞吐量操作,仅需要存储内部的元数据整合,即可完成合并。

华为对象存储服务OBS 3.0中实现了OBS Select功能,提供SQL接口对OBS对象做数据分析和计算,在大数据分析场景,可以直接将文件内的Select查询操作OffLoad到存储层实现,返回的结果是符合查询条件的结果集,从而大大降低了业务主机与存储的带宽消耗。

杉岩的MOS产品则在金融行业,依托对金融行业业务的理解,在存储层面,优化海量小文件的管理,解决海量小文件的存储性能问题,同时结合自身产品的元数据检索能力和AI内容识别功能,通过自定义的管理模板,实现具备自定义业务能力的数据查询和管理功能,更好的满足金融行业的监管取证、合规性自动检查要求。

我认为这是当前软件定义存储最有价值和探索的新趋势,从技术的发展路线来看,一个新的技术,只有更贴近业务,解决业务的问题,产品才能更有黏性。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些现在看起来是一些行业定制化的特性,未来将成为某些行业的新标准,从而又将变成一个新的通用化产品形态,实现产品化和可复制性。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认为,软件定义存储摆脱硬件枷锁软件化是大势所趋,目前大型企业对软件定义存储的采购模式也都作出了调整。另外,存储根据行业特点,利用软件的灵活性,存储感知应用,以及在存储层面OffLoad数据处理能力,为存储带来了新的突破,在不同细分领域将出现更多差异化的存储产品。相信未来几年,在不同细分场景将看到一个更加理解业务、懂业务、并帮助业务更好的优化性能和简化应用开发的更具竞争力的存储产品形态出现。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2

添加新评论0 条评论

Ctrl+Enter 发表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