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zhijie
作者yinzhijie2017-10-20 17:12
系统工程师, 浦发

浅谈银行IT移动互联网化架构转型

字数 4165阅读 2188评论 0赞 6

展望未来,我们更期待监管部门及业界各方共同繁荣移动互联生态,推出普适性的云平台、分布式架构及移动终端平台,一方面,大幅降低研发门槛,使得企业仅需结合自身业务,关注移动应用的创新及运营;另一方面,相同的平台架构也为行业级服务的诞生和推广提供生长的土壤,最终造福广大用户。

近年来,国务院陆续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等支持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面阐述了互联网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要求各行各业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形成的比较优势,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服务模式,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移动互联网经济腾飞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移动互联网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国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社交通讯、生活共享等领域已经占据了全球领导地位。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我国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互联网经济市场营收规模超过7000亿元,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4.4亿,移动支付占综合支付的比重超过20%。一大批移动互联网主力应用已经深度融入用户日常生活,大量用户高频使用手机支付等便利应用,“机不离手”已成为当前国民生活常态。

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务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也空前紧密,大量金融创新需求喷涌而出,移动渠道日渐成为银行新业务的首选推广渠道,移动用户的需求满足度对业务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但随着业务移动互联网化的特征日益凸显,银行IT也面临全新挑战。本文将深入分析移动互联网化业务需求的本质特征,全面审视传统银行IT架构存在的不足,点面结合提出银行IT架构优化转型的思路和关键举措。

一、银行IT架构面临挑战

移动互联网无论在业务上还是在技术上,从本质来讲都是极致地追求改变和创新,企业间竞争的核心是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应到IT需求上,明显体现为“研发周期短、需求变化多、用户访问量大”:

(1)研发周期短。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创新业务一经提出便要求极短时间内完成开发上线,研发周期往往压缩至一个月以内,敏捷开发要求迫切。

(2)需求变化多。用户体验为移动互联网市场核心竞争点,业务需求跟随市场热点和用户诉求进行频繁更新和修正,对于应用架构的灵活性要求非常高。

(3)用户访问量大。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激增,“互联网+金融”场景遍地开花,小额交易频发,交易量波动巨大,“秒杀”活动更是成为业务新常态。

不同于普通互联网业务,银行业务具有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一致性的内在要求,因此传统银行IT架构基本上都按照“集中核心、独立外围”的思路,部分舍弃了扩展弹性,研发效率较难提升,单笔交易成本相对较高,集中体现在“应用架构敏捷性不足、技术平台扩展性不足、基础设施经济性不足”:

(1)应用架构敏捷性不足。传统应用架构中,各应用系统采用单独研发模式,每个应用都从下至上进行全功能模块开发,既不利于通用功能的开发成果沉淀与复用,也不利于系统间兼容与标准统一,不具备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基本条件。

(2)技术平台扩展性不足。为了提高可靠性、保证一致性,传统技术平台基本都选择了数据集中、资源集中、风险集中的技术路线,中心节点特别是数据中心节点,往往成为性能瓶颈点,应用性能扩展弹性不足。

(3)基础设施经济性不足。传统基础设施由于缺乏资源共享的能力、缺乏精细管理的平台、缺乏智能决策的指引,多按照适度冗余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无法实现应用系统资源的精确配给和高效利用,冗余资源的成本占用较高。

可见,银行IT架构必须积极寻求转型,才能为业务移动化发展输出澎湃科技动力。

二、银行IT架构转型思路

移动互联网企业发源于有线互联网,壮大于移动时代,互联网为其天然业务核心,经过在IT架构领域的多年深耕,已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架构思路,通过应用功能的服务化实现“搭积木”式的敏捷开发、通过部署方式的分布化实现线性的水平扩展、通过X86平台上的资源云化管理实现IT成本的最大节约,切实解决了传统IT架构和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不匹配的难题,可作为银行移动互联网化架构转型的主要学习方向。

1.应用架构共享服务化——“搭积木”式敏捷开发

互联网企业对应用通用功能进行解耦和抽象,然后按照一定业务规则整合成复合型功能,最终根据业务流程编排为完整的应用进行呈现,形成不同颗粒度的多层次共享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传统一体式应用重复开发、体系繁杂的难题。

2.技术平台分布化——水平式能力扩展

互联网企业采用高并发、高访问、高交互的企业级分布式技术平台,将应用所需IT资源,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库、中间件乃至应用功能等,都尽可能分布式部署。每个部署节点都具有同样的功能和同等的地位,节点间互为备份,在一定协作规则下,组成去中心化的服务集群。

3.基础设施云化——全方位成本控制

大型互联网公司已逐步建立资源统一调度、流程统一管理、服务统一供给的基础设施云平台。在应用虚拟化、分布式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IaaS、PaaS、SaaS平台的建立,屏蔽底层基础设施的差异,通过标准接口进行服务输出,真正实现资源即服务。

将上述移动互联网企业IT架构设计上的三个精华理念和银行业务特色相融合,无疑是银行移动互联网架构转型的最佳选择。

三、银行移动互联网架构设想

总体而言,即使在移动互联广泛发展的今天,银行仍有大量服务范围不大但一致性、可靠性要求极高的传统业务应用,对于该类应用系统,从适用性和投资保护的角度,我们建议仍然保留原有的架构模式不变。

在此基础上,银行应适应移动互联趋势要求,借鉴“应用服务化”、“技术平台分布化”、“基础设施云化”的移动互联网企业IT架构,在应用架构、技术平台、基础设施三个层面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实现互联网架构和传统架构的双轨并行,既突出先进性,又保障稳定性,确保架构转型平稳可行。

经研究,在此我们提出银行移动互联网目标架构包括“一中心、四平台”,其中“一中心”为共享服务中心,“四平台”分别为分布式服务框架平台、移动互联网终端平台、分布式部署平台和基础设施云平台。

依靠共享服务中心、移动互联网终端平台共同支持应用架构共享服务化;以分布式服务框架平台、分布式部署平台,实现应用层与基础设施层相融合的技术平台分布化;推动基础实施云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云化程度,满足弹性高效的基础设施管理所需,五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解决移动互联带来的IT架构痛点。互联网化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互联网化技术平台如图2所示。

1.打造共享服务中心

应用架构层面,通过对互联网业务相关的功能进行服务化改造,按照客户管理、身份认证、支付结算、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后台管理等业务分类聚合成主题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共享服务管理中心,研发上统一管理各共享服务中心的注册、调用、注销等操作内容,生产上对资源伸缩调配进行监控和决策。

共享服务中心是前端渠道应用和后端产品系统的连接纽带,通过标准化服务接口屏蔽连接各方的接口差异,并将通用功能进行固化和沉淀;其工作重点在于规划设计“积木块”的种类和形态,对功能分布进行合理分配,夯实“搭积木”式开发模式的基础;同时,通过分布式技术的引入,共享服务可获得按需弹性伸缩的扩展能力。

2.建设移动互联网终端平台

终端技术平台层面,为进一步统一移动终端的技术路线,提高终端应用研发的规范性和敏捷性,应选择相对固定的终端应用开发框架、测试框架、安全框架,打造移动互联网终端研发平台。该终端平台可大胆借鉴mPaaS的开发理念,以标准化的移动终端服务降低终端开发门槛;同时,也可充分利用自身终端开发成果,主动发布标准化移动服务供第三方使用,全面融入移动应用开发生态环境,获取生态话语权。

3.搭建分布式服务框架平台

服务化技术层面,根据共享服务中心的分布式技术要求以及对远、近期业务量级发展的预测,选择合适的分布式服务框架。通过分布式服务框架,共享服务中心技术上实现节点级乃至容器级的横向扩展;同时,通过多节点的分布式集群,确保共享服务中心的高可用性。但分布式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节点间数据不一致的风险,需要在进行框架搭建时配套制定一致性解决方案。

4.建设分布式部署平台

分布式服务框架在生产上的高效运转,依赖于分布式部署平台。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分布式服务框架的快速扩展、自动伸缩优势,需要在生产上配套建设自动化、标准化的分布式部署平台。当上层共享服务中心决策需要进行资源伸缩并发出指令时,分布式部署平台能够即刻自动响应,完成部署上线。

5.建设基础设施云平台

分布式部署平台的自动化,以基础设施云平台的资源自动供给为前提,需要以云管理平台为核心,覆盖全盘基础设施资源,实现资源服务化和运维自动化。云平台应以X86+开源平台为主力资源,结合虚拟化、容器化等技术手段,建立容量可观的基础设施资源池。通过采用X86+开源平台有效降低软硬件成本。

另外,云平台应具备基础设施服务管理、流程内嵌、自动运维、智能调度等重要功能,满足应用服务化分布式部署的上层需求,同时降低大量级设备运维的成本。

四、总结及展望

从互联网企业发展历程来看,互联网应用的IT架构历经了单节点架构、集群式架构到超大规模分布式架构,每一次演进的背后,都蕴含着用户访问量指数级增长带来的刚性推动力。

如今,经济生活全面移动化,银行业务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时代已经到来。移动互联网业务具有“周期短、变化多、用量大”的内生特质,对银行IT提出“敏捷、弹性、经济”三个迫切的架构要求。为此,银行IT建设应主动求变,大胆借鉴互联网企业已经成功的经验、理念,积极实施“应用架构服务化”、“技术平台分布化”、“基础设施云化”三大架构转型战略,分步去落实“一中心、四平台”五大架构转型举措,夯实技术基础,助推商业银行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中化危为机,实现升华蜕变。

展望未来,我们更期待监管部门及业界各方共同繁荣移动互联生态,推出普适性的云平台、分布式架构及移动终端平台,一方面,大幅降低研发门槛,使得企业仅需结合自身业务,关注移动应用的创新及运营;另一方面,相同的平台架构也为行业级服务的诞生和推广提供生长的土壤,最终造福广大用户。

文 | 广发银行
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 黄文宇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6

添加新评论0 条评论

Ctrl+Enter 发表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相关资料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