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其它 7 个回答edwardwu的回答

一种架构不一定要取代另一种架构,但新架构的出现往往是为了解决旧有架构里存在的问题。
数据中心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经历了大型机、独立服务器、集中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出现和成熟等主要阶段。这些不断演进的技术,相当好地解决了各个时代数据中心所面临的问题,然而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些传统的技术,尤其是存储方面的技术在应对爆炸式增长的海量数据时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
传统数据中心架构一般由负责计算的服务器加外部的存储阵列,存储设备之间通过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 SAN)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这样的架构在应对海量数据时,有如下几个主要缺点:

  1. 计算和存储分离。计算资源位于服务器,当计算资源需要访问数据时,必须通过存储网络进行,大大增加了延迟;
  2. 传统的存储设备上都有存储控制器,所有的数据读写都要经它处理,而它的读写吞吐能力远低于计算服务器处理器的读写吞吐能力。当存储控制器成为瓶颈时,整个系统响应读写的速度大大降低;
  3. 大量使用专属存储硬件,且控制这些专属硬件的软件与硬件高度耦合。因为是专属硬件,没有统一的业界标准,不同厂商的设备很有可能互不兼容。遇到不得不更新设备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时,投入相当巨大,且各种专属硬件存储设备都有自己的管理机制和界面,使得管理变得复杂;
  4. 不适合进行横向扩展。横向扩展(亦称线性扩展),简言之就是用更多的节点支撑更大量的请求。由于传统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控制器能控制的 CPU、内存和存储插槽有限,所以存储空间的扩展也大大受限。

由此可见,传统的存储方式已成为数据中心性能得以提高的瓶颈。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出现了软件定义的存储和超融合架构的概念,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可以在很多场景下替代传统架构。但有部分适合物理机运行的应用,还是需要传统的架构,所以两种模式可能会较长时间并存。

软件开发 · 2019-06-05
浏览2492

回答者

edwardwu
产品经理SmartX超融合
擅长领域: 存储灾备超融合

edwardwu 最近回答过的问题

回答状态

  • 发布时间:2019-06-05
  • 关注会员:11 人
  • 回答浏览:2492
  •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