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FLAG
作者BLACKFLAG2019-05-29 12:31
系统架构师, 某国有银行

企业入云策略前瞻

字数 11362阅读 9681评论 7赞 25

作者简介:

BLACKFLAG,某国有银行数据中心高级工程师、专家团队成员。从事过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系统运维与管理、异地数据中心系统搬迁、私有云资源池架构设计与实施部署、公有云架构设计及实施部署等工作。参与过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银行信息科技自主可控方案编写等,有十分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管理经验以及开拓的金融科技视野。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上云的意义、难点,以及上公有云、私有云、行业云还是集团云等方向上选择和采取的策略,给出了云计算的架构以及资源池、云服务、云管理的关系及实现的要点。最后,简要讲述了在上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内容,如组织架构、云化策略、推进计划、数据迁移,直到最后应用切换上线。

1 概述

2018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行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鼓励各地加快推动开展云上创新创业,支持各类企业和创业者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随着云计算的蓬勃发展,各个企业开始纷纷入云,但是在入云的道路上各自不同,根据企业的规模、技术特点、保密性的要求等,可选择的有公有云、私有云、行业云、混合云、集团云等等。
本文主要讲企业在上云的过程中的一些要点,从为什么要上云、怎么上云、都有哪些考虑点、云上有什么样的技术,最后提供了上云实践的必要过程。

2 为什么要上云?

企业的基础架构从传统的烟囱式部署专项云端部署,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满足其业务战略的需求,快速实现其收益和效率的最聪明和最无缝的方式。
云计算服务为公司提供了巨大的优势和工作量转移:IT部门不再需要购买、部署和维护内部的计算硬件和软件,可以通过云服务快速、容易地建立起来,无需IT人员参与就能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并且会自动更新到最新版本。简而言之,云计算极大地简化和降低了IT服务提供的复杂性和成本。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各企业都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数字化转型,而上云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
企业上云,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 降低成本。企业运营需要成本,IT基础设施投入也是成本,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集约化效果,形成企业内部或者集团内部的私有云、集团云;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公有云或者行业云、混合云;微型企业,无需投入建设机房、购买IT设备的资金,直接用公有云服务商提供的公有云服务。使用云计算服务,比购买一般的物理硬件要便宜得多,那么小微企业就可以摆脱很多不必要的开支。
  • 高效弹性,灵活扩展。满足弹性、快速供给、快速释放的IT基础设施能力,才能更好的为业务服务。效率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提高了生产率,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云是提高IT基础设施效率的非常好的手段。
  • 使云端数据更有价值。云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移动性,使用云,可以让企业在一台机器上开始工作并且在另外一台机器上完成它;企业对于庞大的交易、管理等数据做大数据分析,提供精准营销、分级客户管理等服务,使数据增值;人工智能更是基于大数据为基础,提供更加高阶的场景化服务。
  • 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向利润中心。云的未来,不是一个成本中心,而是一个利润中心,它能创新很多新的业务模式,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3 上云的难点分析

大中型企业的IT基础设施,一般都有比较重的历史包袱,如应用系统为部门级而非企业级、数据割裂且格式不统一、烟囱式部署架构、无法按需扩展性等等,因此企业上云,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 云化架构转型,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及人才队伍。从上层管理层到中层及下层技术人员,都要首先从意识形态上接收并主动拥抱云,理解云的架构、云的特点,建立起适合云计算发展的组织架构,培养响应的人才队伍,才能更好的做云化转型;
  • 原有的IT架构,难以向云端迁移。云大多以虚拟化、开源技术、分布式技术为主,而原有的大多使用了大型机或小型机、相对重量级的中间件和数据库、以闭源厂商的产品为准,因此无法把现有的系统直接搬上云,必须要做云化改造;
  • 原有系统复杂,系统需要重构。由于历史的原因所建立的系统必须要做重构,采用云化架构,使用适合云部署的技术,如虚拟化、容器化、微服务化,同时基础设施要建立相应的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池,采用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SDS、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技术、容器Docker等技术,提供IAAS、PAAS、SAAS、CAAS等云服务。

4 上云的方向选择

企业上云,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上云的方向,既要满足监管的要求、企业的需求,也要考虑自身能力,切不可能盲目跟风,选择与自身实力不匹配的方向,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 大中型企业。这类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较强,抗风险能力较高,IT基础设施投入较大,一般都会选择自建私有云,同时会考虑输出部分云计算能力给其他中小微企业使用,如中国建设银行,不但建有内部使用的私有云,还有为集团、分行、子公司及外部客户使用的公有云,通过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从上到下的IAAS、PAAS、SAAS全套金融云服务;
  • 小型企业。这类企业因自身规模没有大中型企业大,IT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要小,可以选择混合云或者行业云,自身因为数据保密的要求,将核心关键的系统建立在私有云中,对于不关键的系统可以使用公有云或行业云,以此降低IT投入成本。
  • 微型企业。这类企业对于成本比较敏感,IT投入比较小,不会将能力过多的投入到IT建设中,可以选择部署在比较好的行业云或者公有云,甚至完全托管在其上,将精力聚焦在业务发展上,用最小的成本承载更多的业务。
  • 监管要求明确的企业。这类企业一般都属于特点比较明显的行业,比如银行、证券、保险等,有银保监会、证监会监管,对于系统的高可用级别、灾备能力、数据安全等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使用安全等保三级及以上的云。

5 上云的策略

企业上云分为基础设施上云、业务系统上云和基础平台上云,在本文中主要以基础设施上云为主论述。

5.1 基础设施上云

企业的IT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机房、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以及一些配套的安全(如DDOS、IDS等)、终端等,上云最主要解决的就是在这些领域都采用什么技术、怎么实现云化基础设施。
计算领域:可以采用vmware、kvm、xen、PowerVM等虚拟化技术以及docker等容器技术,提供IAAS、PAAS的服务。
存储领域:可以采用ceph等开源技术以及众多厂商提供的如vsan、FusionStorage等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软件定义存储SDS、
网络领域:可以采用NFV、SDN等技术实现软件定义网络。
办公终端领域:可以采用ctrix等桌面虚拟化实现桌面的云化管理。

5.2 业务系统上云

企业的业务系统在上云时不一定要齐步走一起上云,需要分批分步骤根据实际情况一步一步上云,分几种策略:

  • 从外围到核心。先从外围系统不重要的管理办公类系统着手,做系统改造或者重构后上云,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办公OA、MAIL、考勤、日志管理等系统;其次选择重要性低的一般交易性系统,如渠道类的网站、机构管理、监控、呼叫中心等;最后选择核心交易类的系统,如网银、手机银行、信贷、财务会计、代收代付等系统;
  • 从简单到复杂。先从WEB服务器、应用AP服务器入手,建立专部署WEB、AP的资源池,实现云化部署,再建立云数据库、分布式云数据库,实现数据库云,将所有基础设施实现云化部署;
  • 集中力量从核心到外围。国内也有企业如建设银行,利用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时,集中力量,做企业级建模将核心的业务进行了重构,分三期将除了IBM主机之外所有重要IT系统生产环境搬上了私有云,老系统逐步下线,完成了云化改造。

那么,在上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应用系统能够上云,哪些系统不上云,简单来说:
重负载、IO高、响应时间要求高的系统不适合上云,笔者所在的企业在做系统搬迁时,ODS(操作型数据存储)系统的AP服务器在物理机上部署时,跑批时TPS可以达到1000左右,但是部署在虚拟化环境后TPS下降到300左右,跑批时间延长3倍左右,已经不能满足业务要求,经查是由于程序在写文件时,直接写盘和写经过vmware文件格式VMFS后磁盘时存在速度上的差异,导致TPS下降,采用物理机直接部署后问题不再重现,于是放弃了上云,还是采用物理机部署。
业务系统上云,不是为了上云而上云,最重要是要能够发挥出云的特点,达到Cloud Native(原生云)的效果,实现CI/CD,devops一体化敏捷管理。要实现系统的敏捷部署、弹性扩展、动态迁移、故障自愈、数据更加安全可靠等,就需要系统在上云前做相应的改造或者开发新的业务系统来代替原业务功能,该如何做呢?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 新系统可以采用spring cloud等微服务解决方案,基于spring boot等框架,进行微服务改造,做到Cloud Native原生云系统。
  • 系统部署方面,抛出传统的物理机、虚机部署,使用docker等容器等部署,采用主流的PAAS平台,基于kubernetes、mesos、swarm等主流框架,管理容器化的应用,实现开发、测试、运维的devops一体化管理,打通软件研发管理全流程。

5.3 基础平台上云

除了基础设施及业务系统,对于一些通用的基础平台,如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都是上云的方向,并且是未来的主流方向之一,不必重复建设复杂而又庞大的平台,直接使用云上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服务,更好的为业务服务,开发更多的业务场景,提升资源使用效率,获得更高的利润。

6 云计算架构

6.1 云计算概述

pzf2zg69dx

pzf2zg69dx

云计算在企业架构中主要与IT架构有关,与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安全架构、数据架构都有关系。
下图为IBM CCRA参考架构,定义了构成云计算环境的基本架构元素:
3lys28pm85
3lys28pm85

tgqcs9ddgj
tgqcs9ddgj

云计算架构,有很多种描述,主要是以IBM CCRA模型为基础,每个企业在落地时有不同的特点,在此不赘述。简单来说,云计算是由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池、云服务、云管理平台、云安全等组件组成的,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为客户提供IAAS、PAAS、SAAS、CAAS等云服务。
资源池是基础。资源池是云计算的承载体,主要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 。没有资源池,云服务、云管理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地。
云管理是平台。云管理平台对所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对资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云服务是核心。将各种资源打包成服务,由云平台调度,为使用者提供服务,主要提供IAAS/PAAS/SAAS等服务
虚拟化、容器等都是资源池的实现技术基础,有了虚拟化、容器技术,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提供IT基础设施服务。

6.2 资源池

云计算最基础的是资源池,涵盖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等,计算资源池又分、X86虚拟化资源池、X86数据库资源池、POWER资源池、Mysql/Redis资源池、大数据资源池、GPU资源池等等,主要有以下几类:
1、 X86虚拟化资源池。以vmware esxi、kvm、xen等技术为主,私有云采用vmware较多,公有云及行业云等主要以kvm技术为主;
2、 小型机资源池。以PowerVM为主,主要采用Power虚拟化技术;
3、 裸金属资源池。为用户提供裸金属服务器,满足部署不适合做虚拟化部署的需求,主要以X86服务器上安装Oracle RAC、Mysql、以及应用软件等;
4、 大数据资源池。部署大数据类基础软件,存储、计算大量数据,挖掘数据价值。
vbr3k5e31eb

vbr3k5e31eb

6.2.1 网络区域规划

资源池需要部署到实际的网络区域中,比如传统的金融企业一般会分为几个区域:
rbrd4kyr83t

rbrd4kyr83t

1、 内网业务区。该区域主要部署内部系统的区域,基本上企业核心的系统都在此部署,属于一个功能完备的区域,既有WEB、AP又有DB、大数据等;
2、 运行管理区。该区域主要部署保障IT系统运维正常运转的维护管理类系统,如监控、安全审计、批量调度、运维大数据等;
3、 互联网DMZ区。该区域主要起到隔离互联网与内部网络的作用,互联网业务请求通过该区域服务器做交易的转发(交易不落地)到内部业务区域做业务处理;
4、 外联网DMZ区。该区域和互联网DMZ区起到相同的作用,不同的是所连接是外部合作机构,而不是互联网渠道,相对互联网来说,外联网所连接的机构相对可信一些。

6.2.2 资源池架构

云计算最基础的是资源池,涵盖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等,计算资源池又分、X86虚拟化资源池、X86数据库资源池、POWER资源池、Mysql/Redis资源池、大数据资源池、GPU资源池等等,下面我们以使用最多企业内部使用的私有云X86虚拟化资源池和Power数据库资源池为例,大致说明资源池的架构。
X86虚拟化资源池
某企业采用的X86虚拟化资源池,以CDP(云部署单元)为单位,每个资源池可以包含N个CDP,每个CDP包含3个独立的集群,每个集群包含16台X86服务器和1台NAS(做root盘),保证各条通路的相对独立性,避免生产故障蔓延,应用的部署单元以3的倍数部署,保证高可用。这个架构的高可用性是很高的,基本从底层、网络、服务器、板卡、接线等硬件层面到上层的应用部署都考虑到了,运行六七年来未发生过生产事故,资源池物理部署图如下:
nh44rl7pqte

nh44rl7pqte

Power资源池
Power服务器在企业中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虽然近年来受到互联网去IOE架构的影响,很多互联网企业甚至一些小的企业不再使用,但是在中大型及一些高可用要求高的小企业中使用还是很广泛的。基于PowerVM虚拟化技术,构建开发Power资源池,是很多企业采用的策略,尤其是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
Power资源池提供全面的HA + LPM(在线分区迁移)+ RR(远程重启)+ GDR(容灾)一站式高可用方案,相比传统物理机HA方案增强了高可用,消除了高可用的盲区。
Power资源池是基于企业级高端虚拟化+架构的最佳实践,并非泛指的云平台,可以承载原先小型机、PC服务器平台运行的几乎所有业务,通常建议可用作除关键业务外的大部分数据库及应用的整合平台,有以下的好处:

  • 分配同等虚拟资源情况下,相对与同代Power物理服务器提供相当性能,并通过高端服务器整合提供更高的弹性性能和扩展性;
  • 对于整合旧Unix、PC服务器的场景,提供多倍于原系统的开放平台最高单核性能来加速应用,并提供更大的性能弹性和扩展性;
  • 少数需要极端网络、存储IO吞吐量和响应时间的应用,建议单独评估测试;
  • 典型软件包括数据库、中间件、各类企业软件套件如ERP、自研应用等。 Oracle/DB2/WAS/SAP等主流软件都认证PowerVM虚拟化并有大量部署案例

典型的应用场景示例:银行:除核心、前置等最重要一二十套系统以外的数据库、应用等;政府:除几套关键系统外,其他数据库、中间件服务器整合;企业:ERP、数据库服务器整合。
n3l33mvq7xj

n3l33mvq7xj

6.3 云服务

我们常说的云计算的云服务主要分为三种:IAAS、PAAS、SAAS(随着发展衍生出很多种XX即服务,最基础的还是这三类)基础云服务。

6.3.1 基础云服务

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对所有计算基础设施的利用,包括处理CPU、内存、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主要指为客户提供安装了最基础的OS的虚机/物理机,提供最基础的计算能力。
PaaS: 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把客户采用提供的开发语言和工具开发的或收购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供应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去。通俗说就是安装了weblogic、tomcat、mysql中间件或数据库产品的虚机/物理机,可以直接供客户进行软件部署或者开发/运行环境搭建等。
SaaS: 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运营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各种设备上通过客户端界面访问,如邮件系统、CRM客户管理等。消费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等等。
在企业内部IT基础设施云,我们一般的关注点在IAAS和PAAS,为企业业务系统提供快速、弹性、敏捷、高效的基础设施服务。如下表是常见的IAAS及PAAS服务:
j2zkv2d8lb

j2zkv2d8lb

6.3.2 高级云服务

除了传统的IAAS、PAAS、SAAS服务,还可以考虑发展更高级的云服务,如云数据库RDS、分布式缓存、函数调用、云应用市场、GPU、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云服务,甚至可以使用serverless云服务。下面主要介绍一下RDS及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云服务。

云数据库RDS
云关系型数据库(RDS)是一种稳定可靠、可弹性伸缩的在线数据库服务,支持MySQL、SQL Server、PostgreSQL、MariaDB等引擎,并且提供了主从热备、容灾、备份、回档、恢复、监控、快速扩缩容、迁移等方面的全套解决方案,无需DBA过多干预就可以快速提供数据库服务。
如下图是一个典型的RDS云数据库的架构:
uc78cuysf3f

uc78cuysf3f

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是信息科学技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下图是物联网的四层架构,主要分了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是物联网应用和发展的基础。利用RFID技术、传感等技术,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及控制等。物联网的传输层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无线传输可按距离分为短距离传输和长距离传输,主要讲述无线传输。物联网的平台层分为四大平台,分别为连接管理平台(CMP)、设备管理平台(DMP)、应用使能平台(AEP)和业务分析平台(BAP)。平台层用于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后应用于各个行业。
568kbv64oob

568kbv64oob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的云服务可以分为很多种,如智能语音识别与交互、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
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应用很多很广的场景及业务,不仅限于业务,人工智能技术也应用在了银行IT运维工作中,如数据中心的智能化运维AIOPS,使用海量运维数据,发展智能运维,自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达到系统故障自愈,还可以利用态势感知,对故障进行预测等。
Serverless
未来的应用应该是不依赖于底层的虚拟机,而是建立在一些serverless的云服务之上,例如开发一个应用,直接使用云上的负载均衡,调用云上的身份认证,使用云上应用市场的服务,把数据存放在RDS中,然后用云监控进行故障分析,用服务治理进行相关的服务监控及调优,使用devops提升效率…这种云模型的高级使用,彻底抛弃了自行申请操作系统并安装中间件数据库的方式,也是应用上云的架构改变。
serverless架构主要包括BaaS(后端即服务:Backend as a Service)和Faas(函数即服务:Functions as a Service)这两种架构,他们没有一直运行的定制服务存在,不占用服务商的计算资源,同共享单车有些类似,是计算机分时租赁方式,按次按时计价。
Serverless主要的优势是低运营成本、简化设备运维、提高可维护性、更快的开发速度。缺点是目前还少有大型成功案例,无法适应所有的场景。

6.4 云管理

cbmc72t3ulw

cbmc72t3ulw

有了资源池、有了云服务,如何将各类资源池有机结合在一起管理,实现快速、敏捷、高效、弹性的提供基础设施服务,需要云管理平台来解决,在云管理平台路线选择上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但是主要由几种方式,做个简要介绍:

  • 开源Openstack。采用开源Openstack,可以利用开源社区的优势,获取知识较快,落地相对也较快,但是需要投入比较熟悉Openstack的人员自己研究、测试、持续跟踪、升级,尤其是在没有外部专家人力的情况下,升级、迭代会比较困难。
  • 自主研发。自主研发云平台最大的好处是贴近需求,可以把企业所有的资产管理、IT流程、自动化、配置管理等所有集成在一套平台上,提供端到端、场景化的IT基础设施服务,难点是投入大、开发周期长,而且必须要持续开发。
  • 商业产品。采购一款商业产品(可以是厂商闭源厂品或者OpenStack商业化产品),这种方式见效最快,但是不一定完全贴近需求,往往需要二次开发。

6.5 云安全

企业上云后,系统的安全性会集中暴露出来,不管是网络安全,还是数据安全的维度,还是监管安全、企业风险安全的维度,同时云的技术特点决定了云上的安全与传统安全的区别。
考虑云计算安全,首先要满足企业所在行业对信息技术安全的要求,如监管部门对金融业的要求,必须满足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中第3级(即等保3级),部分核心系统甚至要满足等保4级的要求。
下面是云安全所需要考虑的简单的云计算安全框架,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云安全:
qmn3xt6x5o

qmn3xt6x5o

这个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6.5.1 基础设施硬件安全

基础设施硬件安全主要包括:
机房安全:
顾名思义,机房安全主要考虑承载云计算的IDC机房的安全管理,涵盖region、az地点的选择、园区/机房的风火水电安全等,如机房供电要来自多个供电公司的独立变电所,防止数据中心全局性的单路供电全安全,为防止极端情况突然停电,还要有UPS短期不间断为设备供电,以及柴油发电机,应对长时间断电场景等。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主要考虑网络服务要来自多个运营商、多条线路,防止网络中断等;外部、内部所有的网络连接、网络接入都要有多线路冗余,能够在单链路中断服务网络服务不间断等。
设备安全:
关键功能的设备应采用高可用配置或采用其它技术手段使该功能不存在单点故障,设备应支持设备运行状态和资源的监控功能并支持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发出告警;关键业务集群主机应跨机柜、跨机房或跨数据中心高可用部署等。

6.5.2 云计算软件安全

云计算软件安全主要包括虚拟化软件、云管理平台、IT服务管理等软件的安全,也包括各类资源池的安全,如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等。
基础软件安全
基础软件应从多个方面保证安全,如应确保接口之间进程调用通过认证;应具备内核补丁检测、加固及防止内核提权的能力;应保证用户接入云管理平台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应具备对基础软件漏洞及时发现并修复的能力等。
计算资源池安全
计算资源池安全主要包括虚拟化软件的安全(如版本的选择,补丁、漏洞的修补等),资源池的管理上要有身份鉴别、安全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镜像和快照的保护等。
存储资源池安全
存储资源池同样包括存储软件的安全,以及管理上的安全等,如多层级访问级别控制和跨物理集群账号权限管理,要有数据的异地备份和备份数据一致性的能力,多租户间数据隔离的能力,多副本、加密、安全传输、故障自动恢复、数据快速恢复等能力。
网络资源池安全
网络资源池安全主要考虑网络架构安全以及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恶意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等安全内容,如虚拟网络全冗余设计,保证无单点、提供应用负载进行弹性扩容的能力,在流量波动情况下也不中断对外服务,VPC隔离能力、网络流量监控、隔离能力等

6.5.3 服务层安全

主要包括IAAS服务、PAAS服务、SAAS服务的安全,其中重点的包括一些所选用软件的安全管理、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这里主要讲讲数据安全及应用安全方面。
数据安全
数据是企业信息科技的核心资产,核心数据一旦丢失、泄露、被篡改、被删除将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其安全性非常高。数据安全主要考虑数据在产生、传输、存储、访问、迁移、销毁、备份和恢复这些环节的安全性,如数据要分类标记、存储、保护,传输过程要加密、防范被破坏等,数据出生产区域要脱敏,控制数据访问权限,数据要定时备份、异地存储、验证恢复等。
应用安全
应用安全主要考虑管理软件及业务SAAS软件的安全性,要有代码后门审查的能力以及对代码打包和发布进行管控的能力,要能够防范篡改、代码注入、DoS/DDoS攻击等,要有完善的交易日志、错误日志等,具备、黑白名单访问、应用访问异常情况进行监控识别的能力等。

6.5.4 安全管理

安全的管理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从宏观方面主要包括安全策略和制度、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安全运维等。
在云计算中,安全也可以作为服务存在,安全即服务,将一些安全制度、安全策略通过建模、抽闲、归纳最终可以形成一些安全的应用系统和安全的组件,提供直接的安全场景服务或者供其他系统调用实现安全管理。
如某银行在私有云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安全服务层实现了终端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云安全等多个安全服务,应用安全服务层实现了用户认证、客户认证、密码服务、数据安全、安全监控等多个安全服务,形成企业级一体化的策略管理,对整个框架进行管理,各层服务进行管控,落实安全策略、安全管控要求,最终实现企业级、统一的、涵盖多维度的安全管理。

7 上云实践步骤

7.1 组织架构

企业上云工程比较复杂、繁琐,可能需要从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建模,到业务流程的重构,再到应用系统的适配云化开发,再到基础设施的云计算环境构建,一环扣一环,需要上层领导重视、中层主导、下层实施,建立一体化的推进组织,才能更好的完成云化建设。

7.2 云化策略

根据不同的系统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策略:
业务重构、系统新建。业务流程完全重构,开发新的业务系统,采用新的技术上云。
业务不变、应用改造。业务流程不变,应用部分做改造,适应云化基础设施后上云。
业务不变、包装上云。业务流程不变,应用基本不变,基础软件升级或替换后上云。
业务不变、系统不变。暂不上云,待系统被代替自然消亡。

7.3 推进计划

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制定整体计划,并负责推进执行,并协调各方资源、职能处室、厂商等共同根据计划推进。

7.4 部署实施

基础设施根据云计算整体规划、资源池方案、实施工艺、系统资源需求清单等,构建云计算资源池、供给资源,提供应用系统上线基础环境。

7.5 数据迁移

根据老系统需求,做数据清洗、转换、迁移进入新系统环境,可以使用数据库迁移(如ADG、mysql主从同步等)方案、存储同步方案(NAS、SAN等)、工具迁移方案进行数据迁移工作。

7.6 应用上线

最终,应用系统完成上线前的部署、技术测试、业务绿灯测试,将业务切换至新系统运行,可能涉及到多系统联合上线,并做好上线失败后的回退方案。
上线保障
上线过程中,需要提供人员、车辆、通讯、工位、办公场地、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
网络切换
包括网络访问关系开通、DNS切换等网络切换工作
平台切换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启动、运行正常,保证搬迁环境的系统部署一切正常
应用切换
包括外部关联应用系统的切换(如指向原对外服务IP要改为指向新对外服务IP)、本应用的切换(停止原系统应用、启动新应用,新应用对外服务)等等
业务验证
做完应用切换后,需要技术人员及业务人员做好业务验证工作,保证业务切换成功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25

添加新评论7 条评论

zhangchunleizhangchunlei软件架构设计师, 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2020-04-13 22:30
好详细
fantacy6712fantacy6712其它, 华为
2019-08-18 16:10
上云的难点和方向,写的很到位,受益匪浅
yulibinyulibin系统运维工程师, 常州瑞声光电科技
2019-06-14 10:13
上云从技术上考虑,有以下几点:
1.Iaas层能否能实现Vmware所有的虚拟化功能,假如不能实现,那还有多少不能实现,这些功能对IT以及业务的影响有多大;
2.Paas层容器化技术上能否把windows、Linux应用全部容器化,并能多集群统一管理,并能实现虚拟化能实现的所有功能;

从场景及管理上考虑:
1.上云的目的和价值何在,无论上任何平台,第一考虑的永远是数据的安全和稳定,云现在能否做到?从FC SAN和分布式存储架构考虑,两者的性能差异有多大,分别适用于哪些应用或数据库?
2.在大规模集群以及应用上云过程中,现在业界的云平台能否承受得住如SAP应用大规模在大型企业应用?还是只能在测试环境小规模班门弄斧?
3.云平台能否取代Vmware以及其他的虚拟化平台,回过头来看,上云只是一种时尚,还是真正的趋势?

以上,我觉得是各个业界云平台厂商应该去考虑的
停不下来停不下来软件开发工程师, mobile
2019-06-09 16:12
确实很专业及全面
saricsaric系统架构师, FNT
2019-06-06 15:03
这篇文章详细描述了POWER+X86 的混合云管理的实现方法,技术分析详细透彻,不仅谈到了云计算、上云安全,而且结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无服务函数架构,是一篇干货满满、图文并茂的好文章!!
zhangjian1119zhangjian1119系统工程师, 在路上科技有限公司
2019-06-03 15:30
文章写的很好,尤其在难点和方向上,希望能有更有利的案例作为借鉴。
15305419779zxy15305419779zxy主任, 山东大正公司
2019-05-29 17:17
上云的难点和方向,写的很到位,受益匪浅
Ctrl+Enter 发表

本文隶属于专栏

趋势观点
本专栏的文章全部来自国内外行业或领域一线最强实践专家的深刻洞察,他们的分享如同为正在摸索前进的更多同行和企业带来一盏明灯。他们的观点也为企业迎接趋势挑战、克服各种困难提供了最好争议的标的。希望有更多一线最强实践专家加入趋势观点栏目,你们是推动中国企业IT应用最值得尊敬的人。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相关资料

X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