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作者杨博课题专家组·2015-02-04 17:52
IT顾问·某科技公司

转载-云存储是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发展和延续

字数 16998阅读 5191评论 0赞 0

云存储承诺将满足未来出现的大量的存储需求,而且要以非常好的性价比实现这个目的。那么从根本上来说,云存储技术是一种实用型服务,它可以为众多用户提供一个通过网络访问的共享存储池。 存储云是可以调整的,它们可以很轻松地扩展或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云存储对使用者来讲,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设备,而是指一个由许许多多个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所构成的集合体。使用者使用云存储,并不是使用某一个存储设备,而是使用整个云存储系统带来的一种数据访问服务。所以严格来讲,云存储不是存储,而是一种服务。

一、 云存储的介绍

(一) 云存储的历史

1、 云存储的概况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云存储对使用者来讲,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设备,而是指一个由许许多多个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所构成的集合体。使用者使用云存储,并不是使用某一个存储设备,而是使用整个云存储系统带来的一种数据访问服务。所以严格来讲,云存储不是存储,而是一种服务。云存储的核心是应用软件与存储设备相结合,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存储设备向存储服务的转变。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分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来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

云存储不仅仅是存储,更多的是应用。应用存储是一种在存储设备中集成了应用软件功能的存储设备,它不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还具有应用软件功能,可以看作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集合体。应用存储技术的发展可以大量减少云存储中服务器的数量,从而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减少系统中由服务器造成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减少数据传输环节,提供系统性能和效率,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云存储(cloud storage)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和关注。云存储架构图[1]Amazon在两年前就推出的Elastic Compute Cloud(EC2:弹性计算云)云存储产品,旨在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形式同时提供更强的存储和计算功能。内容分发网络服务提供商CDNetworks和业界著名的云存储平台服务商 Nirvanix发布了一项新的合作,并宣布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以提供业界目前唯一的云存储和内容传送服务集成平台。半年以前,微软就已经推出了提供网络移动硬盘服务的Windows Live SkyDrive Beta测试版。近期,EMC宣布加入 道里可信基础架构项目,致力于云计算环境下关于信任和可靠度保证的全球研究协作,IBM也将云计算标准作为全球备份中心的3亿美元扩展方案的一部分。

2、 云存储的组织结构

与传统的存储设备不同,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分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来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

(1)存储层。存储层位于结构模型的最底层,也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存储设备主要包括IP存储设备(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NAS和iSCSI等)和DAS存储设备(SCSI或SAS等)。通过广域网、互联网或者FC光纤通道网络将这些数量庞大且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存储设备连接起来;在存储设备之上是存储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用来实现对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2)基础管理层。基础管理层在结构模型中位于存储层之上,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云存储中最复杂最难以实现的部分。基础管理层利用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从而大大提高数据访问性能;CDN内容分发系统和数据加密技术确保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所访问;数据备份、容灾技术与措施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从而确保云存储自身的安全和稳定。(3)应用接口层。应用接口层在结构模型中位于基础管理层之上,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不同的云存储运营单位根据自身业务类型的需要,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4)访问层。访问层在机构模型的最顶层。授权用户可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系统,接受云存储服务。由于云存储运营单位不同,云存储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一样。

(二)云存储的现状

1、云存储的技术现状

云存储系统与传统存储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不同:第一,从功能需求来看,云存储系统面向多种类型的网络在线存储服务,而传统存储系统则面向如高性能计算、事务处理等应用;第二,从性能需求来看,云存储服务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数据的安全、可靠、效率等指标,而且由于用户规模大、服务范围广、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实现高质量的云存储服务必将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第三,从数据管理来看,云存储系统不仅要提供类似于POSIX的传统文件访问,还要能够支持海量数据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支撑功能,以方便云存储系统后台数据的维护。 基于上述特点,云存储平台整体架构可划分为4个层次,自底向上依次是:数据存储层、数据管理层、数据服务层以及用户访问层。(1)数据存储层。云存储系统对外提供多种不同的存储服务,各种服务的数据统一存放在云存储系统中,形成一个海量数据池。从大多数网络服务后台数据组织方式来看,传统基于单服务器的数据组织难以满足广域网多用户条件下的吞吐性能和存储容量需求;基于P2P架构的数据组织需要庞大的节点数量和复杂编码算法保证数据可靠性。相比而言,基于多存储服务器的数据组织方法能够更好满足在线存储服务的应用需求,在用户规模较大时,构建分布式数据中心能够为不同地理区域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云存储的数据存储层将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互连起来,实现海量数据的统一管理,同时实现对存储设备的集中管理、状态监控以及容量的动态扩展,实质是一种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存储系统。(2)数据管理层 。云存储系统架构中的数据管理层为上层提供不同服务间公共管理的统一视图。通过设计统一的用户管理、安全管理、副本管理及策略管理等公共数据管理功能,将底层存储及上层应用无缝衔接起来,实现多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以更好的性能对外提供多种服务。(3)数据服务层 。数据服务层是云存储平台中可以灵活扩展的、直接面向用户的部分。根据用户需求,可以开发出不同的应用接口,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数据存储服务、空间租赁服务、公共资源服务、多用户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备份服务等。(4)用户访问层 。通过用户访问层,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一台联网的终端设备,按照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平台,享受云存储服务。

2、云存储的信息服务现状

目前,诸多提供信息服务的厂商都已推出了云存储产品,比较有名的有EMC的Atmos、IBM的XIV和惠普的ExDS9100等。(1)EMC方面。 Atmos是一种基于策略的管理系统,具有自动架构、自主修复和云存储的功能,主要面向媒体和娱乐公司、电信公司和Web2.0网站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旨在帮助它们建立外部云存储服务或是在内部建立基于云存储概念的内部存储云,存储容量可以扩展到PB级,支持数十亿的文件和对象,并提供在全球各地访问的能力。EMC为Atmos提供了三个不同的配置,全部都基于x86服务器并支持千兆或10Gb以太网,容量分别为120TB、240TB和360TB;Atmos主要提供了一种云存储服务,在不同地点分别存储文件副本;在其软件部分,Atoms包括各类数据服务,如复制、数据压缩、重复数据删除,通过廉价的标准x86服务器从而获得数百TB的硬盘存储空间。EMC表示Atoms拥有自动配置新的存储空间和自动调整硬件故障的能力,并允许用户使用Web服务协议对各类数据进行管理和读取。(2)IBM方面。 XIV是IBM提供的一个理想的实现云存储的产品。它采用网格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容量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管理性。海量存储设备+大容量文件系统+高吞吐量互联网数据访问接口+管理系统是其设计特征。XIV结构把中端和高端存储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当用户有了新的业务,或者数据快速增长,并能够预计未来业务有高速度增长,数据类型复杂,这种情况下,XIV都是用户目前合理的选择。XIV存储系统内置的虚拟化技术大幅度简化了管理及配置任务,瘦供给功能改善了IT操作,快照功能几乎可达到无限次,并可瞬间克隆数据卷,显著提升测试及访问数据库操作的速度。它的宗旨是通过消除热点与系统资源的全部占用,提供高度一致的性能。IBMXIV存储系统能够帮助用户部署可靠、多用途、可用的信息基础结构,同时可提升存储管理、配置,以及改进的资产利用率。(3)惠普方面。ExDS9100(StorageWorks 9100 ExtremeDataStorage)是针对文件内容的海量可扩展存储系统,该系统结合了惠普PolyServe软件、BladeSystem底盘以及刀片服务器以提高性能,还使用了被称为“块”的存储。这些块在同一个容器中包含了82个1TB的SAS驱动器。ExDS9100专为简化PB级数据管理而设计,为Web2.0及数字媒体公司提供的全新商业服务,包括图片共享、流媒体、视频自选节目及社交网络,所带来大量的以文档为基础数据完全满足即时存储与管理的需要。同时可满足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安全监控及基因研究等大型企业的类似需求。另外赛门铁克公司正式推出了云存储服务———Norton Online Backup,一次可支持5台家庭网络中的电脑通过一个单一控制台来备份文档。

3、云存储的优势

不得不说云存储是一种极具诱惑的存储技术,功能强大,灵活多变。(1)设备层面。云存储的存储设备数量庞大,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多个设备之间进行协同合作,许多设备可以同时为某一个人提供同一种服务,并且云存储都是平台服务,云存储的供应商会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平台,比如说IPTV应用平台、视频监控应用平台、数据备份应用平台等等。只要有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任何一个被授权的用户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网址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2)功能层面。云存储的容量分配不受物理硬盘的控制,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及时扩容,设备故障和设备升级都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访问。云存储技术针对数据重要性采取不同的拷贝策略,并且拷贝的文件存放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因此遭受硬件损坏时,不管是硬盘还是服务器,服务始终不会终止,而且正因为采用索引的架构,系统会自动将读写指令引导到其他存储节点,读写效能完全不受影响,管理人员只要更换硬件即可,数据也不会丢失,换上新的硬盘服务器后,系统会自动将文件拷贝回来,永远保持多备份的文件,从而避免数据的丢失。而在扩容时,只要安装好存储节点,接上网络,新增加的容量辩护自动合并到存储中,并其数据会自动迁移到新存储的节点,不需要做多余的设定,大大降低维护人员的工作量。(3)开支层面。传统存储模式,一旦完成资金的一次性投入,系统无法在后续使用中动态调整。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落后的硬件平台难以处置;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软件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甚至重构来与之相适应,导致维护成本高昂,很容易发展到不可控的程度。但使用云存储服务,可以免去企业在设备购买和技术人员聘用上的庞大开支,至于维护工作以及系统的更新升级都由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完成,而且公用云的租用费用和私有云的建设费用会随着云存储供应商竞争的日趋激烈而不断减低。云存储是未来的存储应用趋势。

4、云存储的劣势

作为新生事物,云存储的优势是有目共睹,但是不可否认,云存储也有弱势,就目前情况来看,业界称之为成功的云存储服务是少之又少,只有Amazon的Simple Storage System(S3)、谷歌的Storage、华为赛门铁克的FileStore和微软的Azure,其他的就鲜有耳闻了。(1)安全问题。云存储的好处在于只要有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任何一个被授权的用户都可以访问云存储系统,查看相关数据,但这种便利性不能不说也是云存储的致命伤。因为每一种类的设备都有每一种设备的可攻击点,倘若用户借助手机端口访问云存储系统,而恰巧该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数据被拦截了,那结果显而易见,数据极有可能被泄露出去。虽然目前许多云存储都采用了加密或者其他安全技术的,但是,这些安全技术并不能把云存储装扮成铜墙铁壁,除非经行二次校验或者二次加密。但进行二次验证和加密无疑又加大了供应商的开发难度和用户访问相关数据的繁琐性。(2)访问速度问题。访问速度慢这是当前云存储短时间内无法突破的一个瓶颈,也是许多用户诟病的地方。截止到目前,云存储还不能处理交易相对频繁的文件,需要快速的网络连接的数据库也不是云存储的存储对象,Tier1、Tier2或以块为基础的数据存储亦是超出了云存储的存储能力。只有一些庞大的档案资料和非结构化数据适合云存储消化,比如银行的开户信息、过去一段时间的账户交易信息,医疗机构的病患资料和病史资料等。目前访问速度慢的主要根源在于云存储提供商所提供设备的性能和带宽因素。相信这两点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得到解决。(3)数据所有权问题。云存储的主要功能是借助大型的存储设备将相同的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地域,形成数据备份,帮用户解决容灾难题。虽然用户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服务水平协议免去了数据丢失甚至数据遭受破坏的后顾之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用户的知情权却少得可怜,他们只知道自身的数据储存在云存储当中,但是至于存储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在没有授予权限的情况下被别人访问了就不得而知了,知识产权得不到相应的保护,数据所有权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对于以上提到的问题,云存储供应商们也在想方设法的改进和完善。中国B2B研究中心称,作为不可逆转的时代需求,云存储服务会越来越完备。其安全性会越来越好,数据的便携性也会赶上甚至超过本地存储,通过广域网的优化和容量的优化,数据延迟的问题也会得到进一步解决,用户的有效访问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三)云存储给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1、行业寡头应运而生

云存储包括三种存储形式,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作为互联网那个的参与主体,许多企业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去建立私有云,抛却建云,单单是运营一个私有云就已经超出了许多企业的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租用公有云来完成数据的存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又不免受到公有云出租方的牵制。虽然,就现阶段而言,许多公有提供商是在用价格战争夺客户,租用费用也偏低,但是一旦云存储技术走向成熟,伴随着云存储服务需求的迅速扩大,云存储设备供应商必然会制定一系列对自己有力的价格战略,那时候公有云的租用方就会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只能任人宰割了。而在云存储相对成熟初期就有实力建立私有云的企业就会跳出这层藩篱,而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企业经营,优胜劣汰,行业寡头应运而生,而相应的,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也会出现多足鼎立的局面。

2、企业对搜索引擎的依赖性减弱

现阶段,人们遇到什么问题都会下意识的说一句“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了”,而随着云存储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城市云、行业云、企业云的落地,人们会更倾向于直接访问某个云,在云内完成信息搜索。云的扩散方式也会更多地借助即时性的通讯工具,而不是仅仅抓住搜索引擎这一棵救命的稻草。受这一情况的影响,搜索引擎的盈利模式也会发生变化,这一点从谷歌和百度纷纷上马云存储服务就可以略知一二。私有云短时间内会借助搜索引擎完成脱胎换骨的蜕变,租用公有云企业对搜索引擎的依赖性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随着角色的转换,也会渐渐淡出搜索引擎市场。

3、信息获取更加便利

随着企业云、行业云、城市云等的建立,信息更加体系化、结构化。任何想查找某一方面信息的用户都可以在一个云中找到和这方面信息有关的所有信息,举个例子,有人在使用计算机时,觉得网速特别慢,于是就想查一些提高网速的办法,在查找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进入一个计算机行业云,而这个云里不仅囊括了计算机提速的相关信息更包括计算机日常保养、计算机设备自检的相关信息,其实,进入一个行业的云就是拥有了一个行业的百科全书。

4、即时通讯工具和SNS或成为最大的赢家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沟通工具也越来越多样化,电子邮件、QQ、MSN、微博还有各种SNS等。这些沟通工具在信息传播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将来用户对这些工具的使用会更加广泛化,各种云存储广告的落脚点也会最终集中到这些领域。但是机遇到来的同时也给这些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讯工具和通讯工具之间的对接,相同通讯工具内部的融合等等问题已经摆在各运营商面前。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云存储还不尽完善。如果现在就将云存储运用于互联网势必带来互联网短期内的混乱和动荡。首先,没有一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云存储供应商和客户、用户之间的义务和责任,倘若在云存储运行过程中,发生数据泄漏或者数据抄袭的状况,相关部门无法取证,也就无法以一个正当的理由对不法分子进行约束,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了。其次,各行各业、企业一旦开始大面积使用云存储,势必会对互联网的整体运营环境造成影响,分散的个体相对集中化,零散的信息相对条理化、结构化,就如小学时候的连线题,原来是一对多的状态突然间变成多对一,这种转变需要经历一个特殊的调整期。而在这个调整期内各种事物都有可能发生,例如,投机倒把等等。

(四)国内外云存储的发展现状

在云存储的概念还没提出的时候,当我们想要在网络上存储信息或者与其他用户共享文件时,早期可以通过邮件添加附件的功能,但是添加的附件有大小限制,一般最多也就几十兆,同时使用上也不灵活,提取文件不方便,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到后期网盘的出现尽管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可存储的容量仍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提高了网盘的性能,目前的网盘服务网站提供的是几个GB的免费存储容量,同时数据可以互相分享,随时随地通过不同种类的终端获取信息,既高效又便捷。

随着云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IT界巨头纷纷推出基于云存储的不同服务,例如,在谷歌的应用平台,用户通过Gmail用户名登陆,就可使用应用平台里面的各种功能,用户只需要打开Google Docs网页,通过Google Docs就可以进行文档编辑和修改,并将编辑完成的文档保存在Google Docs服务所提供的个人存储空间中。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可以再次登录Google Docs,打开保存在云存储系统中的文档。通过云存储系统的权限管理功能,还有能轻松实现文档的共享、传送、以及版权管理。除此之外,谷歌还推出Google Music Beta服务,允许用户保存多达20000首音乐。与之相抗衡的苹果推出了iCloud云服务,它是一个整合型云服务产品,包含了云计算,云搜索,云存储等多种整合功能。只要用户手边有一台iOS5操作系统的苹果设备,我们就可以开启iCloud,任意在苹果所提供的5GB空间中备份照片、应用、日历、文章、邮件、电子书等内容,如果更换设备或是设备需要恢复的时候,只要再通过iCloud就可以获取这些备份的内容,除此之外,iCloud拥有强大的音乐库,通过在iTunes购买的音乐都可以存储到iCloud。以全球超过2亿的用户作为后盾,iCloud将所有IOS终端集合起来成为一个新型的社交网络。

纵观国外云存储的应用发展趋势以及借鉴各大服务商的成功案例,国内云存储行业也正加速升温,各大IT服务商纷纷推出各种云存储服务。国内的网盘服务发展蓬勃,酷盘、金山快盘、华为Dbank网盘等免费网盘企业的大幅扩张业务。而拥有全国最多用户数量的腾讯旗下的WEBQQ平台以云存储为基础,在平台上整合了用户常用的应用程序,只要打开WEBQQ,几乎所有的日常电脑操作都可以在其中完成。目前国内的云存储服务大多都以自身设计的云平台去抢夺用户市场,所以国内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五)专家对云存储未来发展趋势的观点

2008年至2009年,应该说是云概念得以普及的一年,在这一年云计算、云存储纷纷接踵而至。而微软提供给Windows Live用户,支持用户随时随地存取文件和共享生活信息的Windows Live SkyDrive服务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在实际的应用中,该服务却需要通过最基本的网页操作来实现,这显然不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而SkyDrive Explorer就此应运而生,通过它你就可以像在本地一样去管理你的SkyDrive,使之成为应用效率更高的网盘。

专家认为:虽然SD Explorer并不是微软开发的产品,但其功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微软SD的不足。实际的情况是,单一的网页操作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因此整合云存储到本地、云操作的简单化无疑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而SD Explorer就是这样一款软件,相信它会随着云存储的兴起而迅速发展起来。而采用标准的Windows库整合Windows Live ID,则有效保障了用户的数据安全,也保证了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不过目前的SD Explorer还有着一些明显的问题需要改进。例如不支持多线程下载、不支持Ubuntu等系统,跨平台能力相对较弱等。不过相信随着SD Explorer的不断发展以及未来潜在的被微软收购的可能,它的功能一定会越来越完善。

John Joseph也表示,戴尔是一个云计算时代游戏规则的颠覆者。他认为,下一代的SAN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减轻存储管理的负担,每个存储管理员可以管理更多的存储容量,传统的破坏性的和推倒重来的升级方式将被更灵活的扩展方式所取代,寻求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性能与简化管理之间的平衡,用户只采购所需的存储容量。

二、金融行业下分析云存储

(一)在金融银行业云存储带来的优势 

根据IT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金融服务行业对云银行的态度发生了快速的转变。据该公司的调查发现,云计算成为全球金融服务行业首席信息官最优先考虑的平台。而且39%的受访者预计,到2015年,所在公司超过一半的交易将通过云基础设施和SaaS运行。

该调查发现,在欧洲、中东和非洲,44%金融服务业内的首席信息官预计,到2015年,所在机构一半以上的交易将通过云计算基础设施支持;33%的受访者预计,大部分交易将通过SaaS处理。

“早期对云计算的采用,特别是在金融服务部门,可能只限于非核心领域和概念验证,但现在云计算将成为主流,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域——从交易的发起到处理。”Gartner的管理副总裁彼得说。“云银行将成为该行业的一个创新和改革。”

 云银行最具吸引力的好处就是能够以一种经济可行的方式,部署一种“冠军挑战者”的模式。通过算法操作进行运行和决策,银行逐步取代人员在价值链中的作用,知识产权也越来越多地集中于这些算法中。该报告说,人员的价值不在于运行操作,而在于改善算法运行。

“云银行还是一个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创意。”彼得说。“它不仅可以帮助改善或优化现有的服务或进程,还可以让用户尝试新的服务和流程,如逆向拍卖和第三方核心银行系统,甚至两者并向运行。成功的、新的云服务可以以破坏性的方式取代现有的设计、分配或交易功能,而不仅仅是对它们逐步改善。”

虽然云存储技术在许多地方仍然不成熟,但如果企业长期关注效率,并且希望通过变得更加灵活和敏捷来支持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市场、新的渠道和新的产品,以实现企业的成长战略,那么云银行就是一个首要选择。

许多银行正开始使用云计算服务来满足其技术要求中一个很关键、很敏感的方面:灾难恢复。 因为依赖云计算的银行可以在由第三方管理的服务器上租用空间,而不是在组织内部管理服务器硬件。云计算服务有望为银行节省资金、缩短恢复时间,但是到目前为止,迟迟没有得到采用,规模较小的银行在充当开路先锋。John O'Brien是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市康加里州立银行主管信息技术的执行副总裁。他说:我们与灾难恢复有关的IT成本有望削减一半,恢复时间也有望缩短至三分之一。”他认为恢复时间将只有几小时,而不是现在的好几天。

大多数银行对于远程灾难恢复服务并不感兴趣。据弗雷斯特研究公司在2010年第三季度开展的一项IT硬件调查显示,只有3%的金融服务公司表示,他们计划在今后12个月实施基于云的灾难恢复服务。7%的金融公司称,他们计划在今后一年或更晚实施这项服务。81%的金融公司表示自己没有兴趣,或者有兴趣,但未计划购买云产品和服务。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的分析师Rachel Dines说:“对于灾难恢复来说,最传统的模式就是运送里面含有备份数据的磁带,这个做法一直就存在。但是从长远来看,许多银行在远离这种模式,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么做成本非常高昂。” 相比之下,小银行在采用云服务方面显得比较积极;另一个原因是一般而言,大银行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恢复设施和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所以基于云的灾难恢复其实对它们来说没有太多帮助,”。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银行来说,确定云服务提供商在数据加密方面做得有多好,以及万一银行终止了现有合同,弄清楚自己的数据会怎样,这非常重要。i365公司的产品管理主管Karen Jaworski说:“云计算是一种可以降低灾难恢复成本的新模式,能够让大大小小的银行实现这个目标。”Jaworski表示,i365公司为80到100家金融机构提供多种云存储服务,包括灾难恢复。 
Golden表示,虽然确定成本和时间能省多少取决于安装系统的复杂性,但银行节省成本的幅度能达到10%到90%。

(二)金融银行业云存储存在的劣势

国内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不是简单的资金实力或是技术实力的问题,而是在建设IT系统之后,如何进行有效整合和管理,使IT服务给企业带来最大的价值。”据了解,就目前的信息化现状来看,尽管众多的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响应国家信息化普及的号召,纷纷着手进行和完善IT建设,但他们的投入与效果的比例并不协调。其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源于一点,那就是企业本身对IT设施的认识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银行业对其依赖性和信赖感略显不足,IT服务商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要具有敏锐的眼光,清楚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借助怎样的IT架构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如何与供应商详细沟通各个环节,并逐步完善并最终制作出相应的方案,这对项目管理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大多数银行把IT供应商放在执行者的位置上,忽略了他们专业性更强的咨询功能。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全新IT系统,可以与企业的业务范围、各部门之间水乳交融,使企业从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以及运营效率,有足够的动力应对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

2、对技术与管理比重的把握欠佳。

通俗的讲,就是在IT服务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人们更重视它的硬件和软件功能的强弱,而往往忽略对于信息的管理、以及对目标群体的教育和培训管理。以网络安全性为例,随着越来越多的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事件被媒体曝光,广大消费者对银行的安全措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然而,仔细分析每一个网上银行被盗事件后可以看出,大部分被盗事件,几乎都是因为用户信息泄露造成的,并非技术方面的缺陷。因此,在保证IT服务系统的技术过关的同时,加强银行数据信息和业务管理,规范和统一用户信息出口路径、普及用户基本使用常识和培训管理等工作也丝毫不容懈怠。如,银行可以借助信贷管理、稽核管理系统等加强业务分析和管理能力,可以借助员工考核等系统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最终营造出一个积极的、科学的、高效的企业氛围。

(三)云存储在金融行业下发展的方向

银行业IT系统日趋复杂,存储系统对业务支撑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使得银行存储系统管理日趋复杂,系统维护要求越来越高。存储系统管理作为IT管理新的工具,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存储系统的安全运营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当前,中国银行企业部分建立了统一的服务台,采购了OpenView、Unicenter、Tivoli、CiscoWorks等网络和系统管理工具,基本配置了对网络、主机的故障管理功能。由于旧有体制、文化、管理水平等因素制约,中国银行企业在IT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服务质量上与国外最佳实践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业务数据的保护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就为存储系统的管理、数据备份、恢复、同城(异地)容灾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金融行业数据中心核心业务存储备份系统建设的目标是,采用目前成熟、先进的存储网络(SAN)技术,构建基于数据集中模式的数据存储、备份的信息基础架构; 在此基础架构上设立数据中心,实现多个关键应用系统实时数据的存储和备份,确保各应用系统在因误操作(或逻辑错误)而引发数据错误时具备快速、可靠的恢复手段; 保障各种关键性业务应用达到更高的连续性水平,为今后业务的长期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目前银行业已经基本完成了省级业务和数据的大集中,具备了很强的容灾能力,但各地分行各种增值业务的存储备份系统还需要加强。是在全国建立几个大型的存储备份中心,对划定的地区分行进行存储备份管理,还是采取其他的方式。总之,将整个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引入到一个容灾且经济的存储备份模式中,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银行业的各种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管理与备份,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以适应市场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将是我国银行业在市场经济中进一步稳固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之,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正沿着更高、更远的纵深方向发展,而国内大、中、小银行对IT系统的需求也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跨越“技术”这个层面,而逐步转向对“业务咨询和IT系统整合管理”方面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同时,这一趋势也将为诸如宇信易诚、HP、IBM等全方位IT服务方案商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带动我国IT服务业随之迅速崛起。

三、云存储未来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发展历程、趋势和应用前景

(一)监控系统下的云技术和云存储的发展历程

近两年来,电信和网通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很多不同规模的“全球眼”、“宽视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全球眼”或“宽视界”系统的终极目标是建设一个类似话音网络和数据服务网络一样的,遍布全国的视频监控系统,为所有用户提供远程(城区内的或异地的)的实时视频监控和视频回放功能,并通过服务来收取费用。但由于目前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网络条件限制,视频监控系统存储设备规模的限制,“全球眼”或“宽视界”一般都能在一个城市内部,甚至一个城市的某一个区县内部来建设。假设我们有一个遍布全国的云存储系统,并在这个云存储系统中内嵌视频监控平台管理软件,建设“全球眼”或“宽视界”系统将会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系统的建设者只需要考虑摄像头和编码器等前端设备,为每一个编码器、IP摄像头分配一个带宽足够的接入网链路,通过接入网与云存储系统连接,实时的视频图像就可以很方便地保存到云存储中,并通过视频监控平台管理软件实现图像的管理和调用。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电视墙或PC来监看图像信号,还可以通过手机来远程观看实时图像网络监控的诞生解决了传统监控效果的难题,改变了传统的连接方式,更简单更便捷,但同时衍生了更庞大的存储需求和更高的带宽满足,以目前最基本的720P效果为例,每路视频压缩到较低码率也要每小时3G容量需求,一个月监控录像就要2TB左右的容量,那么试想一下,如果需要几百上千路这样的高清监控,如此庞大的视频文件,有如潮水般的冲击着存储系统,不仅对存储设备的容量,读写性能、可靠提出了更高要求。监控云存储的出现,突破传统存储方式的性能和容量瓶颈,使云存储提供商能够联结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形成异常强大的存储能力,实现性能与容量的线性扩展,让海量数据的存储成为了可能,从而让企业拥有相当于整片云的存储能力,成功解决存储难题。

借助厂家提供的监控云存储服务,企业有望摆脱在硬件存储设备上的巨额投入,减少在系统维护上的人力支出,快速减轻财政压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届时,用户只需支付少量的储存费用,就能把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在云端,并根据需要设置相关权限,随时随地共享给需要共享的人员,在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的同时,借助厂家更为出色的加密技术,避免传输过程中造成的丢包、泄密等事故的产生,全面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二)云存储未来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发展的趋势

云存储已经成为未来存储发展的一种趋势,目前,云存储厂商正在将各类搜索、应用技术和云存储相结合,以便能够向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数据服务,但是,未来云存储的发展趋势,主要还是要从安全性、便携性及数据访问等角度进行发展。

1、安全性。

从云计算诞生,安全性一直是企业实施云计算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同样,在云存储方面,安全仍是首页考虑的问题,对于想要进行云存储的客户来说,安全性通常是首要的商业考虑和技术考虑。但是许多用户对云存储的安全要求甚至高于它们自己的架构所能提供的安全水平。既便如此,面对如此高的不现实的安全要求,许多大型的可信赖的云存储厂商也在努力满足它们的要求,构建比多数企业数据中心安全得多的数据中心,并通过可与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媲美的加密层和保护层来保护存储中的数据。如今,用户通常发现云存储具有更少的安全漏洞,而且云存储所提供的安全性水平要比用户自己的数据中心所能提供的安全水平还要高。

2、便携性。

一些用户在考虑托管存储的时候还要考虑数据的便携性。一般情况下这是有保证的,一些大型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承诺其数据便携性可媲美最好的传统本地存储。有的云存储结合了强大的便携功能,可以将整个数据集传送到你所选择的任何媒介,甚至是专门的存储设备。

3、性能和可用性。

过去的一些托管存储和远程存储总是存在着延迟时间过长的问题。同样地,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就严重威胁服务的可用性。最新一代云存储有突破性的成就,体现在客户端或本地设备高速缓存,将最经常使用的数据保持在本地,从而有效地缓解互联网延迟问题。通过本地高速缓存,即使面临最严重的网络中断,这些设备也可以缓解延迟性问题。这些设备还可以让经常使用的数据看起来像本地存储那样快速反应。通过一个本地NAS网关,云存储甚至可以模仿中端NAS设备的可用性、性能和可视性,同时将数据予以远程保护,且这种数据保护水平只有少数企业才能做到。性能方面的另一个问题是,当数据变化率太高的时候,这些解决方案可能会消耗太多的互联网带宽,而且这可能会使你的云存储解决方案产生隐含成本。即使如此,厂商们仍将继续努力实现容量优化和WAN(广域网)优化,从而尽量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性。

4、数据访问。

另一个常见的疑虑是如果执行大规模数据请求或数据恢复操作,那么云存储是否可提供足够的访问性。如同我们先前所讨论的,一些厂商可以将大量数据传输到任何类型的媒介,可将数据直接传送给企业,且其速度之快相当于复制粘贴操作。此外,一些厂商还可以提供一套组件,在完全本地化的系统上模仿云地址,让本地NAS网关设备继续正常运行而无需重新设置。如果大型厂商构建了更多的地区性设施,那么数据传输时间将更加缩短。更重要的是,即使你的本地数据发生了灾难性的损失,厂商们也可以将数据再重新传输

(二)云存储未来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云存储可以实现存储完全虚拟化,大大简化应用缓解,节省客户建设成本,同时提供更强的存储和共享功能。安防监控技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阶段:模拟化、数字化、网络化。与之相适应,监控数据存储也经历了多个阶段:VCR模拟数据存储、DVR数字数据存储,到现在的集中网络存储,以及近期出现的云存储技术。应行业发展需求:SAN存储技术得以快速推广应用。今天,VCR已经基本被完全取代,DVR存储价格便宜、技术成熟、使用方便,通过遥控器和键盘就可以操作,但是由于其可靠性和共享性较差,目前广泛应用于小规模、分布式系统中。随着监控规模的扩大,在DVR模式下出现了扩展存储模式,即编码器外挂存储设备,主要采用SATA、USB、SCSI等存储协议扩展,适用于中小规模的部署,监控视频数据通过RAID技术在可靠性上得到了一定保证。但该模式一般是直连的,不能共享且扩展能力较低,不适合大规模数据存储。

为满足大规模监控项目需求,SAN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得以快速推广应用。SAN集中网络存储即存储系统部署在视频存储服务器后面,服务器连接编解码器,通过存储协议下周数据,写到存储设备上。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通过标准存储协议(SCSI、iSCSI、NAS、FC)连接,这种方式适合大中型监控系统。改方式中基于以太网存储模式(iSCSI、NAS)有更好的扩展能力和可管理型,可实现数据集中存储、空间统一管理共享,具备较高性价比。

例如:存储与应用相结合的NVR流媒体存储技术的例子。IP网络存储方案以其高性价比在监控中广泛使用,但是这类方案有其天然缺陷,比如:存储服务器性能瓶颈和单点故障风险,循环覆盖造成的文件碎片和掉电断网引起的文件丢失、系统不稳定等待,这些问题在大规模的监控系统中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应用事故。

针对此类问题出现一种与应用相结合的NVR流媒体网络视频监控存储技术。其存储系统可从前端直接获取数据流,但整个系统彻底摆脱存储服务器,消除了潜在的故障风险,同时存储系统全面管理数据流,具有更多的优势。如邦诺的NVR存储系统性能提高了一倍,同时可以消除文件碎片,解决掉电断网导致的系统不稳定问题,集成录像、检索、回放功能,实现快速精确检索、高效回放,支持断网鲁西埃给你和P级海量卷等。NVR存储系统更适合海量视频监控数据存储。

四、中小企业云存储发展的前景

过去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往往要购买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等,而中小企业很难花重金购建这些高端设备,这时候,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交付软件的出现,使得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大大降低,企业无需再购买繁杂的IT设备,就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 云服务使中小企业更好地将精力集中在业务上,而那些足以媲美大企业级别的IT技术,则可以使他们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并且使用户终端的功能大大简化。“因此,可以说中小企业对云计算服务是相当渴望的。”

    云服务在节省成本方面的确效果显著,但尽管如此,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对云计算概念还不是很认同。因此李智认为,要想企业认可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必须为用户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客户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管理软件,这不是简单的OA软件功能或者绩效管理功能,而是可以互相集成的管理模块; 其次,用户需要它们所使用的软件支持快速开发,毕竟企业业务在不断变化,一个在线交付的软件也必须能够根据业务的变化而随时变化; 第三,企业需要的实时服务,响应慢是它们难以接受的。 但目前的问题是,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云计算服务商的解决方案不尽相同,现阶段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一些外部环境也不是很完美。所以很多用户对云计算并不是很认同,有些甚至有些反感。但这并不妨碍一些思想意识前沿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云服务,而他们从中也确实获得了不小的益处。 

云计算分为公有云”、“私有云”,还有两者混搭的“混合云”。如果说现有的各个私有云模式对大型企业来说多少有些“新瓶装旧酒”的嫌疑,那么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公有云算得上是时代的恩赐了。因为在过去,小公司人力资源不足,IT预算吃紧,那种动辄数百万美元的 IT设备所带来的生产力对它们而言真是如梦一般遥远。而如今,云计算为它们送来了大企业级的技术,不用花天价,用起来也很方便。随着云计算日趋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不同程度地与云计算的“亲密接触”。不难想象,未来小型企业出于越来越多的技术需求会更加依赖于云计算,而与此同时内部IT基础设施的成本和复杂程度也会逐渐降低。 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云计算在整个IT业界来说还是一个较新的模式,在技术、安全、稳定性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在中国,还有很多用户对这种模式持怀疑的态度。所以本文对中小企业的分析还不足,下一步希望研究分析中小企业中云存储的应用与发展。

五、结束语

    2009年12月,因特网数据中心(IDC)发布的2010年IT和电信行业十大预测中指出:云计算将扩张并走向成熟,会诞生许多新的公共云热点、私有云服务、云应用以及将公共云与私有云联系起来的服务。云存储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广,本文分析的是金融银行业下的云存储的发展,其实在各个领域当中云存储都有广泛的应用,只是目前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云存储是许多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0

添加新评论0 条评论

Ctrl+Enter 发表

作者其他文章

相关文章

X社区推广